双塔乡的民俗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生活在的双塔的人们,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化,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社会信仰、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习俗方言。
(一) 民间习俗,传统礼仪
在服饰上,旧时老年人有扎腰带的习惯,成年男人腰中多系大腰带,女子头顶黑、蓝色方巾。脚下穿的均为手工圆口布鞋、布袜,妇女的鞋帮、鞋头多有绣花,小孩穿有猫头鞋。在饮食上,一日三餐,早饭多为馍、菜、汤、午饭多为小米饭或面条,晚饭多为馍、汤。
节日方面。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又叫“大年下”初一的头一天贴取联、年画,中午吃饺子(又叫扁食),除夕晚上大人给小孩分压岁钱,全家人吃团圆饭。初一五更时分起床放鞭炮,煮饺子,晚辈给长辈圆饭。吃饭时,家有几口人就盛几个碗,即使人不在家,也在盛上,意思是全家平安团圆。饭后宗族、邻里相互拜年,男女均穿新衣服,凑在一起聊天,庆祝一年开始。
灯节 又称“元宵节”,民间叫“小年下”。晚上点灯笼,在家门、路口、井台放烟花、鞭炮。为了对死者的祝原和怀念,还要到祖坟上放灯台(用粗面做成,上有洼坑插谷杆加上一些植物油点燃,后来多用蜡烛代替)。灯节为三天,十四为“试灯”,十五为“正灯”,十六为“了灯”。十六日早晨,太阳未出前,拿家中的旧家具放到烘堆上烧掉,称“烧穷气”。并到田地里拔豆茬,边拔边说:“正月十六拔豆茬,金子银子往家爬”。这是旧社会贫苦农民对一年中衣足食的美好想象和期望。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旧称龙抬头。即在头天傍晚用草木灰在院子里围上几个大圆圈,一旁画个梯子,圈中心埋上几粒粮食,象征是粮囤,意思祈祷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那天早饭,家家户户吃凉粉。这一天人们不到地里干活,怕触动龙头,女的不纺线做衣,怕刺瞎龙眼,其实这都是迷信。
清明节 又称鬼节,早晨各家门两边都插柳条,意为死者招魂,人们带上锨、黄纸给已故亲人潜坟、烧纸,以祭念亡灵。
端午节 当天以艾悬门,吃粽子、炸油条、走亲戚。
门月初一 农历六月初一,又称过半年,人们炸油条、糖糕,改善生活,欢庆丰收,媳妇起娘家。
中秋节 节关买月饼、水果、当天做火烧,晚上在月光下祭月、赏月,全家人一起吃饭。有的是在节前,有的是在节后,带着月饼等礼物走亲访友。
十月一 旧时称“放鬼节”,这天人们到已故亲人的坟上焚纸祭奠,其用意是送衣避寒,可谓是对亡人的一种悼念方式。
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早饭习惯吃枣米粥。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称祭灶节,当天蒸粘糕,买灶糖,并在灶神像前烧香,摆祭台,祈祷灶神给人间带来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人生礼仪
婚姻 旧时婚嫁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都没有婚姻自由,而且礼仪甚多,一般要经过六个程序: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个程序。
出生 水孩出生后,女婿到岳父家报喜,回来时岳母给鸡蛋,生男给双,生女给单。第三天,小孩的姥姥来瞧看女儿和小孩,一般留住三天,并商量做“九”事宜。第九天大办酒席,亲戚、朋友、邻居带来糖、鸡蛋、布料等礼物,主人设宴招待。
庆寿(过生日)儿女给父母做寿一般从六十六岁开始,在生日前一天庆贺,不庆正日。从这年开始,以后不能间断。做寿那天儿女带鸡、肉等物品,到父母那里,吃饭时还要喝面条,意思是祝愿老人长寿。民间至今尚流传着“六十六,割块肉”的说法。
给小孩做生日,平时很简单,到生日那天煮上几个鸡蛋,让小孩吃就可以了,又有扎尾巴之说。
丧葬祭奠 旧时候一般是在人死亡之前更换衣服,死后入殓,棺材放在堂屋正当门,名为寿终正寝。棺前点“长明灯”,再到十字路口放一份黄纸,叫“压魂”,意思是到土地爷那里报到。族戴孝守灵,一般在家放三天,也有放七天或十四天的。在埋葬的前一天晚上送盘缠,即用桔杆和纸扎成车马,放到十字路口浇掉并在灵堂祭奠,也叫辞灵。当天夜间儿女们不能入睡。殡葬当天,棺材用架子抬或用车拉,出门后进行路祭,由乐队伴奏,亲属按长幼先后进行。埋葬时先由长子在墓坑四角各埋一锨土,长儿媳四角各抓一把土,拿回家放在屋门后,老年人死后,儿孙戴孝,即头顶白布折成的孝帽,曾孙帽上系蓝布,玄后三年家门有贴春联。
(二) 方言土语
1、天文地理方面
日头、如头—太阳 出绛—出虹
月明地儿、月奶奶、月老娘—月亮 土坷垃—土块
贼星—流星 勺子星—北斗星
冷子冰雹 吸铁石—磁铁
打火—闪电 家后—住宅的后边
同门—院子大门 同门儿—院子大门口
达先—屋外(指院内) 后“圆”—厕所
2、时间、时令方面
即年—今年 过喽年—春节后
年时个—去年 今儿个、即个—今天
过年儿—明年 夜个—昨天
前年个—前年 前儿个、切儿个—前天
年头里—春节前 明儿个—明天
过明儿—后天 年下—春节 年下里—从现在到春节
要晚儿—现在、眼前 晌午—上午、中午
年把儿—大约—年 后晌—下午
月把儿—大约—月 晌午错—中午以后
头先、央数—过去 多会儿—刚才
白儿哩—白天 黑介—夜间
把钟头——个小时 落黑、落地黑儿—傍晚
麻至眼儿——天刚黑 “贺”晌—晚上
夜“贺”—昨天下午或昨天晚上
切儿“贺”—前天下午或前天晚上
3、称谓方面
称谓方面
爷儿们—男人 嬷嬷—姑姑
娘儿们—女人 妗子—舅母
老里儿—长辈 丈人—岳父
免辈—晚辈 丈母娘—岳母
大伯、伯(bāi)—父亲 大舅子—妻子的哥哥—丈哥
爹—叔父、父亲 小舅子—妻子的弟弟—内弟
大爷—伯父 外面的、俺老头子—丈夫
爷爷—祖父 老婆、老伴、家里、内人、内当家一妻子
奶奶——祖母 一条椽、一根檩、一条船——同—岳父的人
姥爷—外祖父 姥姥—外祖母 小子、小儿女孩
光汉条、光棍汉—未成婚的男子
闺女—未成婚的女
半吊子、二百五—对不精明的谑称
二杆子、冒傻气的人 楞头青——爱出风头的人
老鳖——吝啬的人
马虎登——蛮不讲理的人,把别人的财物赖说成是自己的。
瞎话篓——爱说假话的人
调里坏、翻嘴老婆——挑唆是非的人
对方子——同名人的互称
草驴——母驴 打场——粮食脱粒
叫驴——公驴 勾担——扁担
闷子——骡 条帚、把子——扫帚
骒骡——母骡 棒子——玉米
秫秫——高粱 郎猪——种猪
山里红——山楂 牙猪——公猪
茅茅根儿—茅草 猪——母猪
兰花豆—蚕豆 臊狐——公山羊
葵爪—向日葵 水羊——母羊
牲口——牲畜 牙狗——公狗
牛——公牛 扁嘴— 鸭子
犍子——庵过的公牛 怀鸡——雏鸡
瘦牛——母牛 马知了——蝉
爬猹——蝉蛹 小小虫儿——麻雀
长虫——蛇 蚰子——蝈蝈
促织——蟋蟀 地杨子——田鼠
木掀—铁锹、木锹
4、 饮食方面
喝汤—晚饭 好面——白面
扁食—饺子 蒸馍、卷子——白面馍头
细粉—粉条 小磨油—芝麻油
大油——猪油 杂碎、下水一动物的内五脏
油馍—油条 罗深—花生
焖条—面条
5、 身体、衣服、动作方面
身子骨—身体 眼带毛——睫毛
嘴水——口水 咪咪——乳房
吃咪咪、吃妈妈—喂奶(给小孩喂母乳)
不老盖儿——膝盖 胳老肢——胳膊窝—腋窝
褂子——上衣 褡褡、夹底——衣兜
雀子——痣 喷 ——说大话、聊天
吱唠、斜火、嚎、嗷、咋唬、吆火——大声喊叫
卷——骂 抬杠——顶牛、争论
抬掇——收拾 骨堆着——蹲着
跺、此(读第一音)—用脚踩 栽嘴儿——打瞌睡(点头)
发癔症——说梦话 晌一会—休息一会
冻着、风刮——感冒 有食一消化不良
开刀——作手术 尿泡、解小手——小便
屙屎、解大手——大便
6、 交际方面
定媒——定婚 成人——结婚
出门——女人出嫁 有喜——怀孕
老了——死了 木头、活——棺材
串门子——到邻居家 顺杆子爬——折马屁
会混——善交际、能公关
扯老—指不好的交往
8、 其它方面
一柞一拇指到中指伸开的长度 不随乎、不许乎——没看见、不知道、不记得
不是味儿——不高兴 觉摸着——估计
老板儿——耿直口——脾气坏
絮过嘴、絮或嘴——絮叨 不精细——傻
地崩儿——步行 谝——玄耀
死眼子——没眼色、不随和
光棍——有面子、霸道 烧毛、烧包——骄傲
得劲——舒服 不得劲儿——病了
蹩——不随和 腌臜 ā za——脏 不干净
(三)农谚箴言
几千年来,勤劳的双塔人民在生产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经验,逐渐形成了谚语,现将乡内广大流行的农谚选录如下:
热在中伏,冷在三九。
打了春,冻断筋。
一九二九伸不咧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六十三,行路君子把衣宽,八九燕归来,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败,李子开花做买卖。
九尽花不开,果子摆满街。
长不过五月,短不过十月。(指白天的时间)
三月还不桃花雪。
三月怕三攻,四月怕初一;三七四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要打水里捞。
(指下雨)杨叶拍巴掌,脱掉棉衣裳。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花生到立夏。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指白天时间)。
头伏萝卜二伏芥,过了三伏种白菜。
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必定雪打灯。
过了八月节,夜寒白日热。
天河南北,小孩不跟娘睡;天河掉角,小孩捞娘的被窝。
立了秋,挂锄钩。立秋熬热十八天,寸草结籽,立秋三天遍地红。
冰凌响,萝卜长。
椿栽骨垛枣栽芽,杨柳栽到冰凌碴。
月昏有风,缸润有雨。
云朝南,水涟涟;云朝北,晒干干坯;去朝东,晒干坑;云朝西,观音老母披蓑衣。
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锄头有水,叉头有火。
扫帚响,粪堆长。
家里土,地里虎,人勤地不懒
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头耧。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枣干。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