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朝鲜历史上的等级划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13
在朝鲜历史上,社会等级划分相当复杂。首先,朝鲜的贵族体系中存在着“两班”这一称呼,它们分别是东班(文班)和西班(武班),这两班更接近于世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贵族。朝鲜王族子弟的封号也体现了等级划分,正室所生的儿子被封为“大君”,嫡长子被称为“世子”,而侧室所生的儿子则被称为“燃洞君”。
随着历史的发展,1896年大韩帝国在仿效日本贵族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了亲王及五等爵位,这标志着朝鲜贵族体系的新变化。然而,1910年日韩合并后,朝鲜的贵族体系被纳入了日本的贵族体系之中,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该体系的废除而消失。
李朝时期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尤为严格和复杂。在社会上层,居于统治地位的是被称为“两班”的特权阶级。在其下,还有“中人”和“胥吏”两个等级,他们虽然都属于统治阶级,但分别处于不同的阶层。中人们通常担任翻译、医药、司法、财政等官职,而胥吏则是中央和地方衙署中的官吏。
在社会的下层,有一般平民,他们被称为“良人”或“常民”,其次是“身良役贱”的阶层。尽管这两个等级的人都是自由人,但他们不被允许担任官职。在社会等级的底层,还有“奴婢”,分为公奴婢和私奴婢,他们的地位类似于农奴。而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则是“贱民”。
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统治,李朝实行了多项制度,如从1407年起的邻保制度,后改为五家作统法。这些制度通过设立统首(统主)、里正(里长、洞主、村首)和面长(面任)等职务,将人民纳入严密的统治体系中。在这个体系中,面长和里正多由本地土豪担任,而邻保之上则是封建国家的各级行政机构。详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