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铁路施工致千年泾川古城遗址受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4
在建的西(安)平(凉)铁路强行施工

  致省级文物保护泾川古城遗址受损

  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和群众强烈抵制均无果

  

  近期连日来,记者多次接到群众举报,称,在建的西(安)平(凉)铁路强行施工,致甘肃平凉市泾川县境内的千年泾州古城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和群众强烈抵制,甚至发生冲突、村民被打伤,但均无果。

  一、铁路建设与文物保护如何协调,达到双赢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端,因著名的成语“泾渭分明”中的泾河川流全境而得名,与陕西省毗邻;从古至今这里都是西出长(西)安的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和今西(安)兰(州)公路(国道312线)穿境而过。为了加快陕甘两省经济社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将设计全长260公里的西平铁路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投资建设;该铁路将接通宝(鸡)中(卫)铁路和在建的天(水)平(凉)铁路,把西安、宝鸡、天水、兰州、平凉等市连接起来,形成我国西部交通版图中重要的铁路运输骨架网,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经过前期准备工作,于2008年7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同年11月西平铁路正式开工建设,由中铁一局西平铁路工程指挥部负责承建施工,至今已近5年。陕甘两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很重视、支持,工程进展较为顺利。其中甘肃段线下隧道、桥涵、路基等主体工程均已完成90%以上,2012年3、4月线路铺架已进入平凉市泾川县境内。原铁道部和陕甘两省要求西平铁路务于2012年年底全线铺通,2013年3月底开通运营。

  可是到目前,眼看着西平铁路不能如期铺通,预定的“2013年3月底开通运营”更成泡影。铁路业主和施工单位以及地方政府都很着急。

  一方是造福人民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要求按期完工;一方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不可移动的千年古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路建设与文物保护如何协调,达到双赢?

  二、记者到现场采访被喝令止步

  近日,记者来到“穿城而过”的西平铁路施工现场,在当地村民引导下,远远看去,只见泾州古城遗址上的古城墙已遭破坏,高约十几米的墙体已被“拦腰斩断”,机械作业的痕迹犹存,断壁残桓十分醒目;施工场面热火朝天,在隆隆的机械作业声中,铁路路基雏型正在形成。

  “你们是干什么的?”当记者走近时,身穿统一工服的十几名施工方的“人墙”挡住去路,彪形大汉喝令:“不准靠近施工现场!”气势凶凶的。而当地的许多村民早已在现场阻止机械施工,并和施工人员发生激烈地争执,气氛紧张。记者只好调转头,沿路基朝相反的方向走去,大约走了500米,只见在路基将要通过的地面上,由省考古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村民挖开了4个坑口,相距十几米一个,一溜儿的,有的呈长方形、有的呈正方形,面积都在二三十平米,深约四五米,有的已挖完,有的正在开挖。当地文物专家说,已开挖的4个坑内“坑坑有文物”,或是沉积深厚的“历代古文化层”,包括汉代瓦片、唐宋时代的古井群、宋代的院落遗址等。在已挖完的坑口上,铁路施工方正用机械回填(填土覆盖)。记者疑惑不解:既然挖开的坑口有文物,为什么又回填?在场的当地村委会主任贾蛇元不满地说:他们认为修铁路更重要。

  记者又来到距西平铁路仅20米处的大云寺地宫遗址博物馆,登临塔顶,一览无余,只见潺潺的泾河自西向东流过泾川县全境,312国道沿着泾河南岸平行通过。泾河两岸有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等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百里石窟长廊”。千年泾州古城及大云寺地宫遗址静静地躺在泾河北岸。而高7米宽30米的西平铁路正好在长约3公里的古城遗址上修筑,将其一分为二。

  三、大云寺曾三次发现重要文物

  记者以前多次采访过该大云寺地宫博物院。这里曾三次发现重要文物。

  1964年10月,泾川县城关村民在翻地时发现了大云寺地宫。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地宫的过程中,又发现了盛放舍利的石函、鎏金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琉璃瓶内盛装14颗来自印度的佛骨舍利,并有在隋代石函四周题刻的铭文。这次发现是当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71年,经郭沫若鉴定为“国宝”级文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曾组织这批“国宝”到海外几十个国家巡展。为了给14颗佛祖舍利安家,甘肃省筹资8000万元,在大云寺原址修建了大云寺博物馆。2009年1月14日本报曾刊发《大云寺博物馆一期工程竣工 甘肃为14颗佛祖舍利安家》的报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时考古发现情况。

  此后,1969年在大云寺遗址西北侧又发现了一批佛舍利套函等文物。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