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张平宽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1. 张平宽厚文言文

宋史·张平列传

【原文】

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平叹日:“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山名)以集于京。期岁之间,良材山积。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旧官造舟既成,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平遂穿池引水,系舟其中,不复调民。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州兵讨之,不克。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曰:太宗居潜,左右必求忠厚强干之士。及即位,修旧邸之功,陈从信、张平等六人者,咸备任使,又皆畀以兵食之重寄,而各振举其职焉,有足称者矣,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译文】

张平,青州临朐人。二十岁时寄居在单州,依附刺史罗金山。罗金山调任滁州,委任张平为马步都虞候。太宗做京兆尹时,把张平安置在家里办事。等到秦王廷美兼任贵州府职务时,张平又被任命为亲吏。以后几年,有人上告张平藏匿府中的钱物,秦王报告太宗审问了他,没有证据。秦王渐渐地不喜欢他了,于是让他离开了。太宗怜悯他并没有犯罪,把他托付给徐帅高继冲,继冲任命他做了镇将。张平感叹说:“我的命运虽然不顺,但以后未必没有福份。”

太宗做了皇帝后,征召张平补任右班殿直,监管秦、陇木材交易。张平全换了新的制度,设立都务,计算水陆运输费用,在春秋两季的时候连接大型竹筏,把木材从渭河运抵黄河,经过砥柱山汇集到京城。一年之间,上等的木材像山一样堆积起来了。太宗嘉奖他的功劳,将他升任为供奉官,监理阳平都木材事务,还兼管造船场。原来的官员造好船只后,因为河流湍急凶悍,为防备船只漂失,每一只船要调派三户人守护,每年有几千户人家被役使。张平就挖池引水,把船系在池中,就不用再调用民力了。有一个叫阳拔华的盗贼,在关辅一带活动,为患许多年了。朝廷命内侍率领数州的兵力讨伐,没有消灭。张平派人去用好话劝说他,于是盗匪就归附了。张平改任崇仪副使,依旧兼任原职。任职总共九年,计算下来节省官钱八十万缗。

张平喜欢史传,地位卑微的时候,如果找到奇特的书籍,就整天玩味,有时候脱下衣服换书。等到显贵时,收集了几千卷书。在彭门的时候,有几个侮辱张平的郡吏,后来全都获罪发配到京窑做苦工。张平的儿子从式刚好去督察这里的工役,发现了他们,就把这事告诉了张平。张平把他们召来府第,为他们设宴安慰他们,说:“你们不幸啊,突然遭遇这种祸患,千万不要把原来的事情放在心上。”还拿钱送给他们,并且告戒从式好好的对待他们。没多久,这些人就得到赦免回到原来的地方,当时的人称赞张平宽恕厚道。

(作者)议论:太宗还没有显要的时候,身边必然要寻求忠厚能干的人才。等到即位后,提拔原来身边有功的人,陈从信、张平等六人,都被充分的任用,还把军需这样重要的托付全交给他们,因而每个人都振作努力于自己的工作,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啊。但张平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该是(差不多)超出了士大夫的胸襟吧。陈从信进献的歪门邪道,用方术欺骗迷惑皇上,还是跟皇上近侍常有的态度差不多的啊!

2. 张平宽厚文言文全文断句

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平/叹日:“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以集/于京。期岁之间,良材/山积。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旧官/造舟/既成,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平/遂穿池/引水,系舟/其中,不复/调民。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州兵/讨之,不克。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曰:太宗/居潜,左右/必求/忠厚强干之士。及/即位,修/旧邸之功,陈从信、张平等/六人者,咸备/任使,又皆/畀/以兵食之重寄,而各振举/其职焉,有/足称者矣,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3. 《宽厚刘宽》文言文翻译

【全文译文】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过了一会,指认牛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延熹八年,朝廷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他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始终不对其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总是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他就引咎自责。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看见老年人总是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技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灵帝很看重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很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道:“畜生。”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会自杀。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好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侮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

4. 【课外文言文翻译《不责僮婢》唐临性宽仁,多恕······城曰

出处选自 冯梦龙 《古今谭概》原文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注释宽:宽厚.仁:仁慈.恕:宽容,宽恕.向:原先 潜:暗地里.扬:宣扬,揭发.绝:断绝.遣:派遣.以:凭借.易:换取.负:背.觉:睡醒.尝:曾经.过:过错.馀衣:别的衣服译文唐临性情宽厚仁慈,很宽容.曾经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子拿错了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知道以后,对他说:“今天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刚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又曾经命人煮药,那人煮坏了.唐临暗地知道了原因,于是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而不适合吃药,应该把药扔掉."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去求米.奴用米换酒,喝得醉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后来奴睡醒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没有什么不好的!”评论1.无论唐临还是阳城,他们对待僮婢时,不因其地位低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其呼来喝去,他们的宽容态度让人敬服; 2.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宽容也应有针对性并且适度,毕竟宽容是作用于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能够起到缓和与教诲的效果固然好,否则不分情况,放纵尺度,将宽容变为纵容,就会扭曲了宽容的真正含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