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中的自然美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礼记》中有载:“乐者,德之华也”。从古来看,宋词,这一融合了诗文与曲调的艺术,寄托着中华传统道德的内核。而在当代社会,与立德更为贴切的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和谐来看,宋词追求了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达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和”的艺术。

在对自然美的描绘中,沉淀出了许多迷人醉心的词句,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和“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这三句由静至动,由绚烂至朦胧,意外的碰撞却表现了宋词中无声的自然之美。自然风物的变幻起伏,尽在笔墨丹青间描绘得淋漓尽致,达到一种人心与自然的相通境界。自然通过文词得到新的内涵,或是被更深地解读;当时写出此番美景美词的人,则得到了视觉与心灵的滋养;而对于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间,大脑被喧嚣的环境、工作的压力长时间占据的许多的现代人来说,融合了自然美的宋词简直就是一场身体与心灵的盛宴。

自然美不是宋词的全部,对于当时的词人来说,尤其是一个被感情所困扰的词人来说,宋词也是达到了一种人内心的和谐。尤以苏东坡为代表,与弟分别,可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被贬黄州,却作“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哀而不伤的情调,给予了词文一种独特的魅力与灵魂;而飘逸脱尘的性格,让他无论至于何种境地,都能坦然面对,追寻到心底的平和与安宁。

在此可见,宋词是美的艺术,是抚慰人心的良药,是立德之词文,亦是《礼记》所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修身之道。

在传统中国封建社会中,个人修身,主要是修习儒家修身之道,其中“三纲五常”是修身核心。在今,我们虽常将“三纲五常”划为束缚人性的枷锁,但在当时,却还是帮泱泱华夏孕育了一大批赤胆忠心、舍生取义的英雄。其中有些人也在沧海遗珠——宋词之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他年少精忠报国,以天下为己任,即使满遭嫉恨与冷落,却仍一腔爱国豪情干云天,这是爱国忠国之志;而朱敦儒叹:“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更是道出他于靖康乱起,辗转流离之际仍旧思国念国之情。爱国在古为修身,而在今,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之一,看如今,今年刚刚过去的亚运会,孙杨强势夺得二百米自由泳金牌,却在颁奖升旗仪式上国旗意外落地。孙杨当时掩面难过,可马上冷静下台,坚定要求重升国旗。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孙杨稚气的一面,但他始终铭记,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去维护国家的尊严,坚守爱国之心。在看如今,杨振宁、姚期智一同归国,不仅仅是故土难离、叶落归根,更当全了飘零在外之人的思国之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