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的青铜器是怎么做出各种复杂的花纹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商代与西周绿漆古青铜器,绿漆古部位,触摸粉滑,破口处微观可见粉末结构。器表因为常年浸水,浮锈自然脱落,铜器自身材质自然质变,形成一层具有厚度的绿皮,绝少形成复杂不规则又形状不一的铜绿斑晶状体与沾粘外来物质,造假者埋土腐蚀电解酸咬沾粘等障眼技巧,无用武之地,故难仿造到位.市场少见商代与西周绿漆古青铜器。浅谈天价青铜器商周“原始青铜”杂谈。

汉代与唐代黑漆古,仅是铜器表面轻薄一层黑皮,易仿。

原始青瓷,是学术界对夏商至西汉时期烧造的高温青釉窑器的称法,有研究资料表明,原始青瓷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其中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出土较多,而考古发现最早生产原始青瓷和生产窑址最为集中的则是浙江地区。

浅谈天价青铜器商周“原始青铜”杂谈。

原始青瓷的品类也十分丰富,从功用上可大致划分为立国安邦的重器礼乐器、普通百姓使用的日用器皿以及兵器和农具。器物大多为尊、卣、簋、壶、豆、罐、鼎、杯、盂等,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部分钟、錞等仿青铜礼器。

原始青瓷作为一个少有出现在展场的瓷器种类,一直以来少为大众所熟悉。据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馆长蒲重良介绍,原始青瓷自商代开始创烧,历经西周时期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最终在秦汉时期进行了演变,并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从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的演化。

  夏商时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夏代,烧陶窑炉的改进,为烧制出耐温度较高的原始青瓷创造了条件。商代早期的陶瓷业已经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由于原始青瓷有坚固耐用、器表有釉不易污染而又容易清洗等特点,到了西周时期,原始青瓷已逐步发展成为日常器具。

历史如此悠久的原始瓷器,在相关的名称以及类型界定上一直存在争议,甚至有学者认为,“原始青瓷”这个名称也不过是学术争论后妥协的产物。这是因为在已知的所有原始青瓷器物上,至今仍都没有发现过这类器物的自铭,甚至连文献也没有关于这类器物的明确记载。为此,今人便只能将汉代以前青釉瓷器命名为原始青瓷。自此都还在驳论颇多。

第2个回答  2017-12-26

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西周中晚期我国形成了列鼎制度,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青铜鼎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制也在发生变化。商代早期多为圆腹尖足,也有方鼎。到了中期出现了扁足鼎等等。商代晚期尖足鼎逐渐减少,圆腹柱足鼎开始居多,鬲鼎逐渐多了起来。鬲属于鼎的一类。《尔雅》记载“鼎之款足者,谓之鬲”。

出土青铜器四大代表

第一: 商代人面纹铜鼎、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口宽23.7厘米、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

鼎为炊器,上有两耳,便于提携,下有四足,便于加温。商代铜鼎很多,此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宽嘴紧闭,表情庄重。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的面部,而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腹内有“大禾”二字铭文。中国历史上有关于夏禹铸九鼎的传说,夏王朝灭亡之后,九鼎归于商,商王朝灭亡后,九鼎归于周,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具体到个人来说,鼎又是身份地位的标志。

第二:商代豕(shǐ)形铜尊、高40厘米,长72厘米、1981年湘潭船形山出土

尊为酒器,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口两侧有獠牙,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不属于家养,而是一条孔武有力的野公猪。前后肘部有横穿的圆孔管,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此器重达30多公斤,容积有13公升,盛满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有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猪身上装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

第三:商代牛形铜觥(gōng)、高14厘米,长19厘米、1977年衡阳包家台子出土

觥(gōng)为酒器,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gōng)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第四:商代立象兽面纹铜铙(náo)、通高71厘米,铣(xiǎn)间宽46.5厘米。重67.25千克、1959出土

  铙(náo)为乐器,经过实测,敲击正鼓和侧鼓,可以发出不同的乐声。铙的形制与稍后的钟相似,钟有钟架,属于悬挂敲击的乐器,从铙的结构看,有的可以悬挂,有的则甬部为直筒形,无法悬挂,因此,铙(náo)可能是一种甬部在下,口朝上的敲击乐器。此铙的侧鼓有立象,钲(zhēng)部粗线条的兽面纹,钲周边有虎、鱼和乳钉相间排列的纹饰。湖南地区目前发现的铜铙(náo)数量较多,重的达到221.5千克。

第3个回答  2017-12-26

亦文亦物聊国宝:商周青铜器足可通神,古人的铜料又取自哪里?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以往,我经常逛博物馆,也拍过不少的国宝青铜器。国内珍藏青铜器精品比较多的地方,应该就是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这3处。

青铜器国宝为啥基本都现存北方?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没找到过,这些精美的青铜器原料又到底来自哪里呢?

换句话说,在古代哪个省份是战略资源的富集省?需要从3个层面来解读。

1、为啥商周青铜器主要藏在北方的博物馆?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夏商周三代王朝建都都在山西、河南、陕西一带,青铜文化的核心就围绕他们而来,甚至到后来的春秋为止,这个格局也如此沿袭,存世量大、出土量大是核心基础。再者,上海博物馆是当年对外开放的商埠、码头,民国乃至近代的不少走私文物就是在上海海关被追缴回来,就地留了下来建馆保存也属于正常;而北京是国都,收藏展示国之重器责无旁贷,代表性的青铜器物不少就藏在国博。

2、在古代,铸铜原料的产地有几个?

其实,商周春秋时铸铜的原料铜产地,三言两句讲不清楚,郭沫若、翦伯赞等学者争论了十几年也没掰扯明白。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采铜冶炼应是黄帝时期。《史记》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首山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县东南。大禹时期,铸造九鼎;夏启曾在昆吾铸造九鼎,即现今河南濮阳一带。

《山海经》记载,中华大地产铜之山在上古时期有14处,其中陕西最多有7处,其次是山西5处(太原、阳泉、垣曲、昔阳、吕梁),河南2地。有专家论断:古代产铜之地最多的地区,应集中在陕西终南山、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三地。与此同时,在南方,是长江流域的湖北、扬州最多。

3、铸造很复杂,青铜器作为合金,锡矿不可少

咱们上次已经讲过:古代铸造青铜器,必须是合金,或掺锡或掺铅,几乎从无例外。说穿了,不仅要知道原来的铜矿在哪儿,连锡矿也要顺便搞清楚才行。

锡,在地壳中含量微乎其微,全球的锡矿分布都很少。我国的锡矿储量世界第一,且非常集中。在古代,锡矿的主产地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四省份,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锡矿分布在15个省份,云南、广西、湖南、广东、内蒙古、江西6省最多,占到了全国总储存量的97.7%。

在商周时期要铸造传说中足可通神的青铜礼器,华北地区是首选之地。锡料最有可能是交易或远途运来,这就是今天的结论。

以上是我的看法,关注账号【亦文亦物】,实地考察,一起看更多山西精彩国宝。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