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吴正宪关于深度学习的专题报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什么是深度学习呢?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引领儿童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使儿童全身心的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对儿童“深度学习”的样态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理解:一是触及儿童心灵的学习过程。关注儿童心理活动,激发兴趣和自信。二是引发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儿童不是知识的容器,不能“填鸭式的灌输,迫使被动接受。要引导儿童自己能自觉地想一些问题,鼓励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有了自主意识,学习才可能真正发生。三是持之以恒的追问和不断深入思考的学习过程。鼓励儿童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积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问题链”中产生深刻思考。四是深度学习是理解性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理解性的学习中,提升数学关键能力,实现思维进阶。五是学习主题建构式的学习过程。六是跨学科综合实践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可以从单元学习的视角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也就是把教师的逻辑转化为学生的逻辑来促进深度学习。

吴老师向我们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两个基本路径: 一、学科内部:小学数学学科内部的整合(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主题建构式的学习过程。通过对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的确定,组建“单元学习主题”建构式的教学过程,建立1-6年级知识结构和教学单元的“承重墙”,打通各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之间的“隔断墙”,以核心素养统整教学,沟通知识间和教学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 二、学科外部: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综合实践)。通过跨学科融合,鼓励儿童跨学科解决问题。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有机融合;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融合,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吴正宪老师结合课例片段,告诉我们,单元学习主题分为以生成的“大单元”为单元的学习主题和以“自然单元”为单元的学习主题,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学习主题,我们必须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来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结合实例,她给我们分别展示了两种单元学习主题的生成过程。我们需要准确捕捉单元中的核心概念计数单位,从而不断加深小数本质意义的理解,建立好核心概念的“承重墙”,沟通课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打通“数意义”与“数运算”的“隔断墙”,在沟通知识的关联中深刻理解教学本质。“数意义”是“数运算”的基础,“数运算”是对“数意义”的再解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在进行单元学习主题教学时,只有抓住本质,建好“承重墙”,注重沟通联系打通“隔断墙”,才能浸润思想、培育素养,只有打通“隔断墙”,才能使“承重墙”更承重!

吴老师举例小数的意义这个自然单元。她指出,计数单位就是连接整个单元的重要线索。小数的读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数的大小的变化,小数的性质和大小的比较、改写、求近似数等等,都是在学习运用计数单位,抓住了计数单位这个核心知识,就将小数意义单元内容进行了前后连接,凸显了小数意义的本质。当看到吴老师用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0.61这个小数的教学片断时,方法简单而巧妙,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学思想。这是吴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学情分析和教学思考之后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验细分单位的过程,思考理解1/10,1/100,0.1和0.01等分数单位的意义。记得我在教这个部分的内容时,就比较刻板机械,虽然也知道整个单元的知识是有联系的,但并没有像吴老师这样进行深度的思考,抓住计数单位这个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建构起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也建立起了小数与整数的关联,从而获得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因此,研读教材,对比分析单元知识间的关联,以核心概念统领整个单元教学,教学瞻前顾后,学习前后勾连,形成逻辑体系,深度教学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计数单位不仅是数之间的知识的桥梁,也是数的意义与运算之间的重要线索。如小数除法就借助了计数单位来理解算理。吴老师用四个人AA制付账的情境,以余下的一元怎么分的核心问题不断追问,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就是不断的细分单位的过程。理解了这一本质之后,小数除法就变得不那么难了,算理也能被学生讲清楚了,问题就在沟通小数意义和运算的过程中解决了,这也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与实践。看到这个教学案例,给我的启发特别大。计数单位在数的运算里面扮演着这么重要的角色,它是小数意义的核心,为小数除法提供了基础,而小数除法也就是单位的无限细分,则为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提供了依据。同理,整数的意义与运算之间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加减乘除运算之间也都可借助计数单位形成逻辑联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如何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呢?以下简单的想法:

1.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材整体把握,深度理解教材,对知识点做好构建,在设计教学时应先确定主题,明确学习目标,抓住核心概念,找准发力点。首先在单元内部打通,关联到核心,接着单元之间打通,构建大单元;最后大单元之间打通,有效迁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结构化,通过迁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关注学生的学习样态。观察学生是不是在学习中一心一意的学习,有没有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否不断的进行思考,不仅是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作对几道题,更重要的是思维得到发展。老师也要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问。

3.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平时要多看、多学、多关注各个领域的核心案例,多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我们先进行深度学习,从中吸取精华,反复研究,将可行性的案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