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演变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5
一、秦汉的中央官制
1. 秦汉时期,皇朝中央的决策机构主要由皇帝主持或命令召集的御前会议、宰辅会议、百官会议等构成,其中朝议尤为重要。外朝朝议由丞相主持,内朝朝议则由领尚书事的大将军主持。这些朝议对军国大事进行讨论决策,随后由皇帝裁决,以诏、制等形式交有关机关和官吏执行实施。
2. 秦汉时期,皇帝从得到信息到做出决策,一般经过这样的程序:皇帝将问题交给有关机构和臣下讨论,提出方案,皇帝批准后,交御史府拟定诏、制、敕、令,经丞相副署后交有关方面执行。这一过程在《本纪》中常见,如“有司提议”至皇帝“制曰可”。
3. 秦汉时期,中央的决策建立在对不同渠道反馈的信息的掌握上。主要渠道包括:郡国的上计制度,用以定期了解郡国的人口、垦田和税收状况;各级官吏的奏章,随时了解各地区各部门的情况;监察系统的官员御史、刺史等也及时汇报自己监察范围内的情况。这些奏报一般通过遍布全国的亭组织组成的信息网络汇报。此外,皇帝和丞相还会不时派出大员到全国各地进行巡视,以深入了解某些地区和某些方面的专门情况。
4. 秦汉中央决策机制的运行中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这是一个不受限制的权力;二是决策的人治主义原则,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情况比比皆是;三是决策的随意性,缺乏科学的论证体制。
5. 秦朝并未实行三公制度,御史大夫虽然地位较高,但与丞相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御史大夫被称为“三公”大约是因为其地位在百卿之上。直到成帝以后,御史大夫才真正位列三公,成为正式的法定官名。这是汉武帝裁抑丞相职权的进一步发展,独尊地位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被三人的平起平坐所取代。
6. 在三公之上,还有所谓的“上公”,如太师、太傅、太保等官。这些尊崇的官职在汉代政治生活中并未发挥实际作用,多属虚职。例如,太傅一职,在吕后时期曾由王陵和申食其担任,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实际上是一种明升暗降的政治策略。详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