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萧红和大文豪鲁迅有什么联系?

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和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

第1个回答  2019-03-20
这多是鲁迅的作品
第2个回答  2019-03-20
人生难得一知己!
第3个回答  2019-03-20
鲁迅说,萧红有着“越轨的笔致”,“明丽和新鲜”。
1934年,萧红23岁了。萧红萧军启程去上海正式拜见鲁迅,二萧在上海待了不到两年,这也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两年。对于二萧来说,鲁迅差不多是半人半神式的、父亲一样的存在,所不同的是,萧红还是个女人,况且又那么年轻……起先,他们住在法租界,离鲁迅家很远,为了方便见面,他们就把房子换到鲁迅家附近了。
二萧常结伴来看鲁迅,每天都来,后来,就是萧红一个人来了。每天萧红都要去鲁迅家,常常一待就是一天,萧军知道她去哪儿,又不能阻止。
后来,萧红便离开了,她去了日本,这是1936年夏天的事。她为什么要离开呢?据说是“养病”,又有说是“精神上的苦闷”,她走的时候,鲁迅正在生病,她走了三个月以后,鲁迅就去世了。
这三个月中间,她跟鲁迅没有任何联系。鲁迅死了两个月以后,萧红回到了上海,先去万国公墓祭拜。这是1937年1月,半年以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个人觉得,二者就是前辈欣赏提携后辈的关系。
第4个回答  2019-03-20
优质解答
1934年的深秋时节,萧军和萧红乘上一艘日本轮船,离开青岛,驶往上海.此行的目的,就是前去拜会文坛大师鲁迅.在此之前,萧军曾怀着虔敬的心情,给鲁迅先生写过一封信,而鲁迅的及时复信,则使这两位“小人物”喜出望外.鲁迅曾在信的末尾加上一句“吟女士均此不另”,不料萧红对“女士”一词表示不满,她坚决反对鲁迅这样称呼她.这一“抗议”,从根本上改变了双方一直保持的礼貌拘谨的态度,气氛似乎一下子变得融洽了.在下一封信里,鲁迅便半开玩笑地问道:“悄女士在提出抗议,但叫我怎么写呢?悄婶子,悄姊姊,悄妹妹,悄侄女……都并不好,所以我想,还是夫人太太,或女士先生罢.”从现在起,鲁迅开始用调侃的语调来写回信了,这无疑是一个好兆头.由此而产生的疑问是:当时萧红所提出的“抗议”,是真的属于幼稚,还是出于一种女性的机敏?看来我们无需对此进行深究了,其中有一点是确凿不移的,那就是萧红的“抗议”,使鲁迅对这位女性产生了相当的好感.他似乎已经发现了这位尚未晤面的青年女子身上有着某种可爱的品质,否则,他便不会在信的末尾,继续制造出一个“俪安”的小花样,并打上箭头问萧红对这两个字抗议不抗议.
出于对导师的热爱和关心,第一次会面后不久,两萧便怀着不安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以表达对鲁迅健康状况的忧虑.关于这一点,鲁迅显示出他一贯特有的达观态度,指出这是自然法则,不必为此而悲哀.其次,鲁迅回信中更多是对两萧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当他看到两人目下正处于一种焦躁状态无法工作时,提出了如下忠告:“我看你们的现在的这种焦躁的心情,不可使它发展起来,最好是常到外面去走走,看看社会上的情形,以及各种人们的脸.”毫无疑问,在先生忠告的背后所包含的无限情意,两萧是深深体会到的.
从此,在鲁迅的引导下,萧军和萧红开始走入上海文坛,并与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联系,而他们与鲁迅之间的友谊,则对日后自身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第5个回答  2019-03-20
当时萧红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透明,鲁迅当时已经闻名了。萧红和萧军一路奔波,有幸与鲁迅见过几面,因此他们的交集也开始了。萧红是一个很有文学天赋的女子,奈何没有拿的出手的作品。当她的作品《生死场》开始写作的时候,鲁迅曾经多次指导她,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才会那么快的成熟,并且完成,鲁迅先生也是在作品的扉页题了字,因此这部作品可以说是萧红的成名之作。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