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治疗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肾上腺皮质激素
      3.1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3.2 强的松、强的松龙 3.3 氟美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4 免疫抑制 5 抗炎 6 免疫抑制治疗的适应证
      6.1 环磷酰胺
    7 苯丁酸氮芥 8 抗代谢药物 9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10 青霉胺 11 氯喹 12 金制剂 13 环孢霉素A 14 非甾体抗炎药 15 淋巴样组织切除 16 血浆交换(除去)治疗 17 注意项

1 拼音

miǎn yì yì zhì zhì liáo

2 概述

免疫抑制治疗是非特异性抑制免疫有关的各种细胞,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嗜堿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各型淋巴细胞的功能,或抑制介质的产生,以控制异常增高的免疫应答,减轻机体损伤和炎症反应,阻断介质的有害作用,达到免疫平衡稳定状态。适用于治疗某些顽固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慢性炎症、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也用于防治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有:①抑制细胞免疫和/或体液免疫;②抑制初次免疫应答较再次免疫应答为佳;③长期应用不仅抑制异常免疫应答也可影响正常免疫应答,从而可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诱发感染和易患肿瘤; ④都具有不同的毒性或副作用。

免疫抑制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 ①长期应用可发生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②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③细胞毒类制剂可发生不孕症及胎儿畸形;④诱发肿瘤;⑤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使原来静止的结核病灶扩散恶化; ⑥伤口愈合不良。

免疫抑制治疗包括的药物种类较多,作用和应用也较广泛,除有免疫抑制作用外,同时也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并在一定的剂量及不同的使用方法下,可有免疫调节作用,甚至免疫增强作用,如环磷酰胺在一定条件下可增强免疫应答。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疗法如下:

3 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用于免疫抑制治疗的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可抑制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同时具有抗炎作用。目前常用的激素制剂,各有特点:

3.1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为天然激素,除免疫抑制作用外,尚有严重的钠、水潴留作用,长期应用可导致水肿、高血压。人工合成的激素:

3.2 强的松、强的松龙

为人工合成激素。抗炎作用强,约为氢化可的松的3~5倍,而钠、水潴留作用较轻微,目前应用较广泛。

3.3 氟美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由人工合成,抗炎作用更强。其中氟美松极少有钠、水潴留作用。

4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作用机理主要是: ①抑制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转移而使单核巨噬细胞在炎症部位减少; ②抑制T细胞的功能,抑制自身抗原反应; ③抑制抗体的形成;④干扰巨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的处理;⑤抑制白细胞介素I及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的分泌;⑥降低除C1和C7以外的各种补体成分,其中以C4和C8更为敏感。

5 抗炎

抗炎作用机理是:①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从而抑制了致炎、致敏化学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的合成;②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加强小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充血和渗出;③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游走,而减少炎症区域的浸润;④抑制组胺、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的合成; ⑤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成纤维母细胞增生,以及胶原组织和疤痕组织的形成,对晚期炎症还能防止或减轻粘连和肉芽组织的形成; ⑥高浓度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⑦抑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游走。

6 适应证

①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肾病型慢性肾炎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但复发率较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须用几个月以上,才可能改善活动症状,有效率约为治疗人数的半数;对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并用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可减低用药量及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②变态反应性疾病: 对支气管哮喘重危患者及严重发作患者有一定疗效。近来应用二丙酸氯地米松气雾剂获得满意的效果;③非特异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等; ④器官移植过程中防止排异反应及移植抗宿主病;⑤免疫增殖病,如多发性骨髓炎、淋巴瘤等。烷化剂 本类药物均含有高度化学活性烷化基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杀灭细胞作用。常用作免疫抑制剂的烷化剂有:

6.1 环磷酰胺

临床应用较广,性质稳定,一般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它能与任何一种细胞成分中的功能基因发生烷化作用,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甚而抑制RNA与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其作用的强弱与细胞分裂有关,对迅速增殖的细胞影响较大,对细胞增殖的任何期都有作用,因此它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对B细胞的抑制较T细胞为强,故对体液免疫的效应较大。环磷酰胺抗炎作用较激素和硫唑嘌呤为弱。

环磷酰胺可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与激素并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常与激素交替使用有良效,也可单独用于不能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对器官移植,用于预防及治疗排异反应。也有人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疗效。

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系统,有消化道症状、脱发,长期应用可致不孕症、胎儿畸形和恶性肿瘤。应用时需加注意。

7 苯丁酸氮芥

作用与环磷酰胺相似,作用缓慢,毒性较小,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淋巴组织(包括T、B细胞)。

8 抗代谢药物

抗代谢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叶酸或单核苷酸中的嘌呤堿、嘧啶堿相似,因而在体内能和细胞中的上述代谢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对抗作用。某些抗嘌呤类和抗嘧啶类药物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中巯基嘌呤类较常应用。硫唑嘌呤是最常用的一种免疫抑制剂,有时和激素合用。其作用特点是干扰嘌呤代谢,导致DNA合成障碍,从而阻止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殖。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故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主要用于器官移植,也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硫唑嘌呤能损害肝脏,长期应用可诱发肿瘤或使肿瘤的复发率增高。

9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是一种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剂。是用人的T淋巴样细胞或胸腺作免疫抗原注射给异种动物,如马、兔等,然后从免疫动物采取血液分离抗淋巴细胞血清后,再精制成免疫球蛋白。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是马和兔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它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在补体协助下,对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溶解作用,主要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同种异体器官的移植,特别是肾移植,减低了急性排异反应,提高存活率。近年来试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多发性硬皮症、皮肌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溶血性贫血、慢性肝炎、免疫性肾病、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常在给药后2~4周产生疗效。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超敏反应,偶而有过敏性休克等以及并发感染。

10 青霉胺

青霉胺为含有巯基的氨基酸,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IgG、IgM的产生,也可使血清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减少,类风湿因子减少,这可能是使类风湿因子的二硫键断裂而分解的缘故。此外,还能干扰向胶原交叉联结成不溶性胶原组织,且能阻止可溶性胶原的成熟,故可用于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明显疗效。一般应用需经数周才能出现疗效,停药不可过早,以免复发。另外还须注意该药可产生过敏症状。

11 氯喹

氯喹为一种抗疟药,也有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人类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应答,稳定溶酶体膜。另外,能抑制磷脂酶A2,而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炎症介质的合成。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12 金制剂

金制剂目前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约有2/3的患者可显著地改善其滑囊炎症。其作用机理: 可能是因巨噬细胞吞噬金盐而抑制其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活性所致。它能降低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抑制细胞免疫作用。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毒副作用的产生。最常见的副作用有皮炎、皮肤痒、嗜伊红细胞增多,此时应停药。严重者抑制血液系统,因此应定期作血象检查,以防毒性的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和肝病者禁用。临床上应用的注射剂有硫代苹果酸金钠和金硫葡萄糖。口服剂为醋酸葡金。

13 环孢霉素A

为近年合成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它是由二种真菌(多孢木霉菌及柱孢霉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得的一种环多肽,含有11个氨基酸。它主要是抑制T细胞的功能。这是由于环孢霉素A封闭白细胞间介素2 (IL2)受体而使T细胞失去作用。该品还能干扰淋巴细胞转化的早期过程。环孢霉素A用于器官移植时防止排斥很有效果。亦用于自身免疫病。

14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族不含有甾体的化学合成药物。用于镇痛和抗炎。由于该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酶而减弱PG引致炎症的作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水杨酸盐及其衍生物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吡唑酮衍生物保太松;吲哚衍生物消炎痛;丙酸衍生物布洛芬;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氟灭酸等。这些药物均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化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广泛应用于抗炎抗风湿。为风湿性疾病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并可长期服用。可用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也可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风湿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及其它炎症。亦可用于症状治疗,如外伤疼痛、头痛、牙痛、痛经和炎症,如鼻窦炎、关节炎等。

由于药物种类多,在应用时,应注意不同药物的效能,药物动力学、药物的不良反应,耐受性、安全性、剂量及用法。同时还应注意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 *** 症状、消化性溃疡穿孔、呕血、黑便等。胃出血可能是由于药物抑制环氧化酶而减少血栓素A2(TXA2)生成,减低血小板的聚集之故。对个别人也可发生过敏反应。

15 淋巴样组织切除

体内免疫系统主要为免疫器官。当免疫应答功能紊乱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切除部分淋巴组织。由于这是一种破坏性治疗,应用时需有明确指征或必要性。①脾切除: 脾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对脾肿大时产生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脾功能亢进等,用其它治疗无效的病人切除脾脏则可改善症状。脾切除后可引起吞噬细胞功能缺损。②扁桃体切除: 扁桃体的功能虽然还未明确,但很可能与体液免疫有关。对扁桃体反复感染或某些免疫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风湿热、肾炎等切除扁桃体可能有效。其原理可能由于清除感染病灶、减少微生物感染或降低异常免疫应答之故。③胸腺切除:目前作胸腺切除只限于某些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胸腺肿瘤或增大时。切除后,症状可有所好转。

16 血浆交换(除去)治疗

血浆交换治疗是将病人全血取出后,将血浆分离出来,有时也要除去某些淋巴细胞或白细胞。如此可清除病人血浆中异常或致病物质,如巨球蛋白、冷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异常的抗体、自身抗体、抗原、炎症介质、补体等。多用于长期不愈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复合物肾炎、血管炎和雷诺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天疱疮等。进行时最好用血细胞分离器进行分离,也可沉淀血细胞后除去血浆。有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的血浆不应再用,因其中有补体和激肽等促进炎症反应介质。血浆部分应换用含白蛋白的电解质溶液。一般认为血浆交换治疗比较安全,但也可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严重或致死的反应,应注意。

17 注意项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的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

临床上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膜性肾炎、炎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疾病的治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