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众多的明朝时期,论各方面实力最强的前五位会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0

在历史的转承启合中,战争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场战争的胜利,人的因素最为关键。用对了一个人,救活了一大片,这不是神话,而是活生生的例子。刘邦的曹参,李世民的尉迟敬德,李亨的郭子仪,赵匡胤的郭进等等,他们都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留下了功名。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存续时间较久,也较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史中,明朝涌现了无数的名将,他们取得让时光和历史动容的功绩,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大明名将如云,若要排出前几位,谁能上榜呢?


老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战争没有平局,没有不想打胜仗的将军,所以,胜败成为衡量将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在明代,有的指挥千军万马,在开疆拓土、建国立业中取得胜利;有的在平定骚乱等局部战争中屡建奇功。要对名将从绝对意义上分出高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想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先说说开国名将,在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往往名将辈出,因为王朝的建立往往代表着有许多的战役可以让有军事天赋的人才磨练自己,从而脱颖而出,在太平盛世,战斗立功,从而一举成名的机会则要少上很多,许多的军事天才也就遗憾的被埋没了。明朝开国名将无数,不过名列前茅的,我认为有这么几位。

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的徐达列在第一当之无愧。他是被朱元璋列在功臣庙首位的开国大将。和朱元璋一样,徐达也出生于濠州一个贫苦的家庭。

元朝末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当上小头目后,便返回家乡募兵,徐达应召入伍。

人的天赋的确有高低之别。入伍后,徐达善于统兵、脱颖而出。为了让他担当大任,朱元璋慢慢把军队交给徐达指挥,自己则在后方统筹协调,把控大局。信任往往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此后,徐达东征北伐,先后协助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消灭了元朝,为大明政权的建立扫平了障碍。


因为沉着冷静、骁勇善战、又善谋略,徐达迅速成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谋勇绝伦,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在朱元璋的眼睛里,徐达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位有功之臣。

在徐达有了实际指挥权之后,常遇春的作用逐步凸现出来。贫苦家庭出生的常遇春身强体壮,热衷习武,从小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在落草为寇之后,因为偶然的机缘投奔了朱元璋。

一个人要能在社会上立身,必然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常遇春作战奋不顾身,因此常立战功。他衢州鏖战,九华山大战,协助徐达大败陈友谅,攻克元大都等,心不旁骛,竭力尽忠,直言善战,能打胜仗的人物。

第三位该说说傅友德了。朱元璋曾经说过“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傅友德早年参加了刘福通义军,入重庆、战成都,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后来投靠了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攻破元大都的关键战役中,他表现神勇,发挥出色。平定汉中、巴蜀,北上伐元、南下攻云南、贵州战事中,傅友德立下汗马功劳。

当然,在大明开国中,蓝玉、冯胜等将领也是声名响亮的人物。

而要把整个大明拉通了看,在明中后期,人称“俞龙戚虎”的俞大猷、戚继光是两个绕不开的名将,他们在沿海地区抗击倭寇,功不可没。

当倭寇侵害弥漫开来的时候,俞大猷为剿灭流寇而奔走。他带领俞家军在浙江沿海全面抗击倭寇,打击伪倭,不断取得胜利。听到“俞家军”的名声,倭寇就闻风丧胆。


戚继光是继俞大猷之后的抗倭英雄。在东南沿海漫长的海岸线上,戚继光坚持抗倭十余年。根据倭寇习惯和沿海地形,他创造了“鸳鸯阵”,研发改进了新式武器,创造新式战法,最终将沿海倭患基本扫平。

海波未平,海疆安定。俞大猷和戚继光立下了不朽战功。

时间用矜持的姿态淘汰那些不守规矩的生命,一个王朝往往也跳不出这个铁律。

大明末年,社会乱象环生。而在凄风苦雨中,总有人站出来挽救奄奄一息的生命。这时候,卢象升出现了。卢象升聪颖过人、力大无比。在考中进士后,他举兵向北,阻挡后金领袖皇太极。他又率兵向南,镇压各地起义军,为大明王朝的存续苦苦支撑。成为大明王朝的救命稻草。1638年(崇祯十一年),功勋卓著的卢象升被奸宦所害,丢失了兵权。

名将如云的明代,还有不少堪称豪杰的大将。横看成岭侧成峰,他们身上闪现出来的亮光,时间一定知道。

而要说前几名,我不过说出了一个线条而已。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