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制度成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0

在建文年间,学士的称呼被改为了大学士,原有的大学士职务被废除,每项事务由一名学士负责。随后,谨身殿被改称为正心殿,设立正心殿学士的职位。


尽管大明永乐帝拥有与洪武帝相似的雄才大略,但频繁的御驾亲征使得他无法全面管理政事,尤其是文书传递的繁琐使得需要一个协助皇帝的决策机构。于是,内阁这个新机构应运而生。明成祖登基后,他挑选了解缙、胡广、杨荣等人进入午门,参与文渊阁的工作,正式确立了内阁制度。


与以往宰相集决策、审议和行政权于一身不同,明成祖将决策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将审议权赋予内阁,而行政权则分别交给六部。地方事务则由三司负责,司法、军事和行政各有专责,直接隶属于六部。在这样的体系下,国家的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出发,通过全国庞大的驿站网络,跨越143700公里的驿道,迅速传达至帝国的每个角落。


然而,尽管内阁成员开始参与政务,但此时他们仍主要是皇帝的顾问,而非权力机构。他们没有设立独立的官署,也不能直接干预各部门的事务。各部门汇报事务时,也不得直接与内阁沟通,内阁的作用更多是作为皇帝的幕后智囊团,而非实际的权力执行者。
扩展资料

明朝内阁制度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变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