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看完这本小说,有种想马上奔向额尔古纳大草原的冲动……

先来说说额尔古纳河的来由:

额尔古纳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地区,是黑龙江的正源,史称"望建河"。在蒙古帝国时期是中国的内陆河,公元16世纪末,俄罗斯南侵,康熙皇帝为了同卫拉特的噶尔丹争夺蒙古地区的控制权,匆匆忙忙于1689年同俄罗斯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割地求和,将额尔古纳河以西划归俄罗斯,成为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中国领土,左岸为俄罗斯领土。

额尔古纳河全长970公里,以海拉尔河为上源,全长1666公里。主要支流有克鲁伦河。总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山岭森林,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

这是第一次读迟子建的小说,本想是看看能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书是个什么样?就跟当初想知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是什么感觉一样,看完之后觉得这就是一本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不同的是迟子建的文字温情脉脉,真挚清澈;字里行间又透着女性独有的忧伤、 悲悯情怀。单这点比起晦涩难懂的《百年孤独》来,不知强了多少。

迟子建写的文字真美,那文字散发出的幽远的意境,古雅的美感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走进她的书里,感受着当时的气氛,当我读到“我们的驯鹿,他们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儿,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见水里的游鱼;冬天呢,它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猪和牛怎么能跟驯鹿比呢?”这是怎样的一种画面:蓝天、白云、清澈见底的河水、游弋的小鱼、各色的小花小草、白色的驯鹿就像飘拂在大地上的云朵,一切是那么的和谐,温情,生机勃勃,让人都不忍心往下看,怕错过这美好的画面…….

这是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视驯鹿为他们的神,跟随驯鹿的喜好、习性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乃至在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正如书中所言“面对越来越繁华和陌生的世界,曾是这片土地主人的他们,成了现代世界的“边缘人”,成了要接受救济和灵魂拯救的一群!”想想也是蛮可悲的……

鄂温克人是信奉萨满的,书中的几个萨满都让我很是感动,尼都萨满、妮浩……尤其崇敬妮浩,身为女人,她自从当上萨满后,每作法救一次人,自己的孩子就会死掉一个,但是她始终没有推托自己作为萨满的责任,一直到自己也死在萨满的“岗位”上。“她这一生,主持了很多葬礼,但她却不能为自己送别了”读到此,伤感、欣慰、同情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有对妮浩作为女人的悲伤,同时也有对“萨满”这一职业的敬仰……

小说的最后一章《半个月亮》:“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文中作者落泪了,作为读者,我也是潸然泪下。为这些可爱的人的严酷命运而凄凄!不得不说,大自然是公正的,但也是残酷的。它既向鄂温克族人敞开了美好而和谐的一面,同时也给了他们严酷而凄清的一面。

哎!看来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要告别了小说中那些本不该告别的可爱善良的鄂温克人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