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友们:春节好!请问:传统节日春节为什么越来越没年味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大家过年好!@亲吻生活一爱欣先向各位条友拜年了,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里好运连绵、幸福安康。

大家发现没,过去的日子里特别盼年,盼年似乎年味儿才更浓。那时候,老一辈人都很讲究传统文化,过年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年前忙忙碌碌,一家人团聚的气氛浓郁,家里少一个人感觉都很失落。小辈给长辈磕头拜年,人人都穿新衣服,举行祭祖、纳福、花灯、贴年画、歌舞唱戏等多种仪式,家里到处洋溢着鱼香、肉香、油香,欢声笑语、鞭炮声此起彼伏。


年味儿是母亲心灵手巧的手艺,是父亲贴对联的笑容,是家里那盆很旺的火炉,是吃了还想吃的花馍和年糕。对我来说,是母亲亲手缝制的花棉袄,父亲给家人买的鞭炮 和 鱼虾。

现在父母都老了,年味也有,但总觉得这种年味儿不如以前了,再怎么都不如小时候那年味“很鲜美”,不仅因为 美食 里缺少了“母亲味道”,还有他们已经吃不动那些美味佳肴了。


如今,家里人很多,但年味儿都跑到年轻人挚爱的电子产品中了。小孩子们回家,拜年似乎只问红包多少,年迈的父母们在厨房忙碌,过年除了做饭就是洗碗,照顾一家老小,也是身心疲惫。

感觉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过年连欣赏民间风俗民情的时间都没有。 过去观赏花灯、听戏、上街看扭秧歌、到朋友家拜访,走动走动,听着外面的鞭炮齐鸣,年味就会在心里发酵。 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似乎淡漠了许多,包括兄弟姊妹之间的亲情,如果没有父母在,过年互相之间更很少走动。

过去拜年,大年初一起很早一家家拜。现在,网上“复制粘贴”各种祝福语,视频语音拜年满大街大着嗓门说,以为谁和自己打招呼呢,其实人家拿着手机在语音。

原来年味儿都跑红包里了,跑语音视频里了,跑到文章里了,也 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精彩纷呈。但 年味 儿还犹 在,并且 一直 传承 。

让人产生距离的不是空间。主要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太好了,天天都可以吃肉吃鱼吃饺子,每一天都像在过年,年夜饭和平时吃的差不多,再说也真没有时间去各家拜年,也很怕麻烦人家。

现在的人除了去父母家,都愿意关上门,喜欢上网、看电视和清静。 亲情用红包拜年,友情用饭局拜年,爱情用约会拜年,所以才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


这个不好说,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腊月底,我们这儿做粑粑,籼米的叫粑粑,腌菜馅,咸菜加入豆干瘦肉。糯米的叫团子,豆沙馅的,也有放糖的。纯糯米的粑粑,没馅,有地方叫它元宵。放入水里养着,勤换水,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蒸发糕,煮五香鸡蛋。


上面是老伴煮的五香鸡蛋,我们叫它元宝。正月里去人家,递烟泡茶,首先上桌的就是这个“元宝”。上了元宝之后,主妇便会将发糕(自己家腊月底蒸的),切成小片的。粑粑,团子,放蒸笼上蒸,然后端上桌子。桌上还放有生姜,方片糕,麻酥糖,瓜子,花生,炒米糖,桃酥等,这叫茶料。喝茶便吃这些。


上图是手写春联。年味是什么?写春联贴春联贴门庆的(现在没有卖的了)看现在的家家户户的春联,有几家贴的是手写的春联哟!都是买的,印刷的,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样,年味便会淡了很多很多。最早,农村放鞭炮,吃年饭,哪有现在这么早吃年饭?起码天黑了才吃年饭,这时,长辈才包压岁钱的。然后,放关门炮。初一早上放开门炮!

放关门炮后,一家人都在家中。桌上放着糕饼果料,瓜子花生。喝茶,吃茶料。饿了,你可以在火上烤粑粑,想吃什么吃什么。冷,一家人围着火盆,这叫守岁,十二点后才上床睡觉。现在有几家守岁的?一是打麻将牌,二是看春晚。现在是除了打牌的,人人玩手机!

初一早上起来,放开门炮。以前,初一是不串门的,不进人家门。初二以后,才走亲访友拜年。这些写起来太长,还叙述不完整,就此搁笔。时代变了, 社会 进步了,不少习俗改了,没有了。这才有了“年味哪里去了”的感叹!

年味是什么?

年味是父亲亲手烹制的一桌好菜。

年味是母亲亲手缝制的一套新衣,一双新鞋。

如今,父母双双都已走了。他们把年味也带走了。

只留下儿时的记忆,永久的怀念。

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简单说一下。

什么叫有“年味”?在我看来,“年味”就是过年时尊重沿袭过年本该有的传统习俗,即各式各样的仪式和礼节,这些仪式和礼节有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构成了过年文化底色。

比如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拜年、畅饮欢宴、放爆竹等,都各有各的文化含义,又比如祭祖、饮屠苏酒,吃饺子、跳灶王、挂桃符、贴门神、熬年守岁等,也各有各的讲究。一旦这些必要的仪式和礼节被消解了,过年就丧失了原本色彩,也就缺少了“年味”。

如今,生活富足了、联系方便了,对过年、对团圆的期盼也没那么强了,于是,人们发现年味也渐渐淡了,过年似乎越发流于形式。甚至,这个曾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都快没有那些洋节日来的隆重了。或许,我们需要试着重新拾起,那些快被慢慢淡忘的习俗,才能让年味来得再浓烈一些。

25年前,有一部非常经典的贺岁影片叫《过年》,它用十分罕见的 悲剧手法来讲述过年的情形,却恰好与我们现在过年的情形吻合了。

这部电影演员阵容相当强大,集齐了 赵丽蓉、葛优、六小龄童、丁嘉丽 等众多大腕儿,可以说是真正的“大牌云集”,

《过年》 I 1991


电影改编自舞台剧《大年初一》,以传统春节为背景,讲述了大年初一发生在老程一家的琐碎故事,

是中国第一部同期立体声故事片, 豆瓣评分 8.4

影片开头,满屏 中国特色的年味儿 扑面而来

比如几个孩子拽着一只被染成红色的山羊

琳琅满目的年货市场上,置办年货的人们络绎不绝

当然,老程一家也没闲着,老母亲在集市上 买鸡买鱼, 而老父亲也从城里打工回来, 赚了几个血汗钱 ,也载回了满满一小车 年货。

老两口准备了一大桌年夜饭,满心欢喜等着孩子们回来过来, 却不料儿女们一个也没有回家

夫妻俩度过了一个冷冷清清的除夕之夜

大年初一孩子们陆续回来了

六小龄童饰演的大儿子程志是个教书匠, 与孙悟空相比,这个角色简直是天差地别

老实木讷,懦弱迂腐,是个典型的 妻管严

他媳妇既泼辣又势利,自从去年砸了年夜饭后就再也没来过

这次听说公公赚了钱,特地赶回家 看看能不能捞点油水

二儿子程远是个研究生,年轻帅气,找了高干女朋友

想找老爸要1000块 作 社会 调查的食宿费,放在现在大概就是 “凤凰男和城市女” 的故事

小儿子程勇,无业青年一枚,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除夕之夜不回来的是因为跟姑娘看了一通宵的电影, 这次还给父亲列出2500元的订婚聘礼单

程家大女婿丁图,是程家唯一的干部

处事圆滑,在外沾花惹草,情人怀孕,还逼得老婆程荣流产, 这次又逼老婆回来诈取父母的钱财

大女儿的性格如同大儿子, 隐忍怯懦

对于丈夫的恶性敢怒不敢言,稍有反抗就是 一顿暴打

二女儿程萍是唯一一个不让人操心的孩子,只是当年她违抗父命, 偷了户口本跟爱人私奔,惹得父亲要跟她断绝关系

如今他们小两口已经发家致富,这次怀着愧疚之心回家“负荆请罪”

一家人终于团聚,表面上看似欢天喜地,其实每个人心里 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终于,在年夜饭的饭桌上, 定时炸弹终于被引爆.....

老父亲无奈地说

“要是早兴计划生育,就把他们一个个都给计划了。”

看过的人一定对这道菜印象深刻—— “还等什么,不都等着这道菜么”

老父亲一语中的

这就是当时很多家庭的“中国式新年”

春节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中国文化怎么传承发展继承还是中断的问题。

第一:是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所造成的

近几十年以来,西方文化在中国大受推崇,“崇洋媚外”的心理非常的多。以至于造成西方的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等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七夕、重阳节等就变得落寞了。

第二:西方的文化善于营销

西方的文化会包装成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包装成各种各样的节日产品,这迎合了人们喜欢热闹、喜欢新奇、喜欢过节的各种心理特点,所以大家都喜欢西方节日,抛弃了自己几千年的节日。

第三: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包装、普及率低

尤其是在八九十年后、千禧年后的这些青年当中,我们缺少对中国传统节日来源、意义、内涵、作用等方面持续性、趣味性的普及。此外,传统节日广阔而丰富的表现方式、思想内容我们在宣传和普及时,都存在偏差,都没有进行完全性的普及,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看起来内容越来越少、形式越来越单一、越来越千篇一律,也越来越无趣,使传统节日流于形式了。

第四:中国和西方的纪年所造成的

纪年方法,就是关于使用公历还是使用夏历的问题,夏历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农历。如果使用中国本身的夏历纪年,那么传统节日春节就是标准的新年,但是现在我们采用的是公历纪年,也以公历节日,就是以西方的元旦作为新年,在元旦之前两周的圣诞节是作为新年前的活动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