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结尾深化中心的作文七百字

一篇结尾深化中心的作文七百字

第1个回答  2016-11-30
作文,是语文考试内容的 “半壁江山”,也是学生素养的综合体现。近年来,作文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中分值依然不减,且有增值的势头。随着作文分值的权重逐渐加大,每位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公正的评价,拿到一个满意的分数。那么,怎样积极的应考呢?怎样稳定这语文的“半壁江山”呢?我认为要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除靠平时写作训练功底外,还要注意作文的一些技巧性问题,写作时,如能一着妙用,就会满篇生辉,仿佛给自己的文章着上一件神奇的新衣。

下面我就根据近几年的阅卷情况,从审题、立意、语言、结构等十个环节谈一谈作文的应试技巧。

(一)审题要认真。尽管教育部颁发的《关于2000年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审题,更不能理解为可以信马由缰,信口开河,离题万里。它只不过是降低了审题的难度,题还是要审的,这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审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题目本身的意思;二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体裁、人称、字数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倘若连要求做什么都没搞清楚,就草率动笔,肯定会导致作文的失败,这样又怎么能拿到理想的分数呢?

(二)立意要鲜明。古人云:“文以意为金”,“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主旨。写文章首先要立意,这就叫“意在笔先”。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作文要出奇制胜,离不开鲜明的主题,有了鲜明的主题,写什么,怎么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条理、清晰,即所谓“意高而文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立意鲜明的文章呢?要写出新意,首先要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如关于“水”的话题作文要写的角度很多,像流水奔腾不息、覆水难收、水滴石穿等虽有积极意义,但由于较常见,容易从众化。倘若从“源头活水”、“流水不腐”的角度来写,就容易出彩。其次,要使用新鲜独到的材料。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多角度的思考,就能从平凡的,乃至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样往往能给人春风拂面之感,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再次,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文体要选好。虽然《指导意见》中有“淡化文体”的要求,试题中也往往出现“文体不限”的要求,但这绝不可理解为不要文体,更不能放弃写作规律,把文章写得不伦不类,写成“四不像”,而是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际,选写有利于展示自己写作个性和才华的文章。文体(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其思路方式、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结构方式乃至语言的运用等,都有明显的区别。比如记叙文的选材非常重要,要准确、新颖;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细腻生动,以情感人。而议论文的论点则是关键,要准确、深刻;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即使是举例中的叙事,也要以概叙为主,重在以理服人。行文之前,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文体,这个时候考生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如长于形象思维的考生,就选择写记叙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就选写议论文。总之,一切都要因“我”而宜,切不可贸然选取平时不拿手的文体,以免过多丢分。

(四)题目要新颖。阅卷老师拿到作文卷首先要读的就是题目,好的题目能唤起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和愿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拟得如何,从考试的角度讲,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声价及成败问题,因此,我们对于作文考试中的“题目自拟”这一要求就不能等闲视之,务必慎重对待,斟酌再三。要拟出一个新颖的题目至少注意以下三点:1、题目要与文章的内容相符,做到宽窄适度,恰如其分。2、题目要言简意赅,高度概括。3、题目要有意运用套用法、修辞法等使之新颖生动。作文时拟制出一个准确、生动、新颖、别致的标题,就等于拥有一把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给自己的作文上了一道“保险”。近几年中考作文中,有很多自拟的好题目,如《母爱是船也是岸》(“母爱”话题)、《都是人类惹的祸》(“环保”话题)、《水蒸气•洗澡水•苹果树下》(“发现”话题)、《为自己竖起大拇指》(“自信”话题)、《成功=天才+机遇+勤奋》(“成功”话题)等,这些题目不但准确,充满哲理,而且言简意赅,新颖生动,使人喜闻乐见,一见钟情。

(五)结构要巧妙。一篇文章中,倘若说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那么结构便是骨骼,是体段。倘若骨骼发育良好,体段优美典雅,结构精致巧妙,就会给人以美感,阅卷老师在这种情绪下就会给你的作文打出高分。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技法,大家不妨一试。

1、排比段式。即把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成几个方面来写,每段的开头都使用结构相似的句式,使之构成排比段。如《初中毕业时想到的》一文的2~4段分别以“初中生活很甜”、“初中生活很酸”、“初中生活很苦”开头,构成排比结构,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给人以思路相当清晰的感觉,使读者一目了然。

2、小标题式。这种形式就是把所写的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列出来,使每个段落既独立成章,又紧密相连;既简洁明了,有一语中的。如《班主任和我》一文用了三个小标题──“初一:我讨厌你!”、“初二:有我没你,有你没我!”、“初三:老师,我爱你!”如此安排结构,不仅新颖巧妙,衔接自然,而且内容丰富清新,主旨鲜明突出。

3、电影放映式。即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及画外音的形式将最曲折动人的情节一目了然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如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展现了文章的内涵。如《老师来了》一文聚焦老师还未走进教室这段短暂的时间里的三幅画面:“静的是口”、“忙的是手”、“乱的是心”,最后出现画外音:“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还是朋友关系?”看,多么别致的构思,多么精巧的结构,真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4、日记连缀式。就是将若干篇日记连缀起来,既可以迅速勾起我们对精彩生活画面的回忆,又可以避免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的现象出现。如《竞选日记》一文选取了竞选英语科代表期间的四篇日记,在“晴”、“阴”、“雨”、“晴”的环境暗示中,“我”经历了虎视眈眈、性格懦弱、竞选失败、坦然面对挫折与体验,真可谓是一波三折,饶有情趣。
另外还有诗词串联式、论证求解式、网页浏览式等,总之,无论使用哪种形式安排结构,都必须围绕文章的主旨,切忌同类内容重复使用,更不要随便选来凑数。

(六)语言讲文采。语言表达是作文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一篇文章倘若能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就会给你的作文锦上添花,就会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产生一种“如坐春风”般的感觉,在这种情感的渲染下,阅卷老师自然会给你的作文打出高分。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呢?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明确文体的语言特点。不同的文体,其语言特色也不一样。一般地说,记叙文应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说明文要不蔓不枝,条理清晰;议论文要条分缕析,鞭辟入里;散文则要豪情满怀,以情感人……

2、要适当引用或套用一些诗句、歌词、成语、俗语等。这些高度精炼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非常浓郁的文学色彩。考生如能自觉的在文章中运用一定量的诗句、歌词、成语、俗语,无疑会给文章增加不少亮色,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还可以展示自己深厚的文化积累功夫。如《学会关爱别人》一文结尾中写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歌声似乎越来越响,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人人都伸出援助之手,关爱那些需要关爱之人!”。

3、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在行文时巧妙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把梦想带给花季》一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修辞,读来琅琅上口,音韵优美。这里仅摘引其中一段:“花季中,我正做着一个美丽的文学梦。我喜欢诗歌的清新、散文的隽永、小说的新奇、杂文的深邃。我欣赏汪国真《感叹》的含蓄,朱自清《匆匆》的深刻,琼瑶《烟雨蒙蒙》的浪漫,鲁迅《“友邦惊诧”论》的犀利。萌生了文学梦,我的花季更加充实。”如此富有意蕴和表现力的语言,怎能不博取阅卷老师“芳心大悦”呢?

(七)开头要亮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产生“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之感,阅卷老师自然也就情不自禁的打出高分来。如何把文章的开头写好呢,这就要求在写作时,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切入正题要快。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开头的方法:

1.开门见山法。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起笔就紧扣题目或题旨,干净利落,简洁明快,使人一看便知,易于读者接受。如:《有书为伴》的开头:“我终于找到了完全属于我的一方乐土——书,在书的墨香里,它伴我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

2.设置悬念法。这种开头方法的特点在于文章一开始“就令读者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清•李渔《笠翁偶集》),使之急欲寻找答案,探其究竟。如《老师,请听我说》的开头:“老师啊,老师!请让我代表初三•一班全体同学向您问一句:您为什么出走?”开头就让读者惊愕:怎么?只听说过学生挨了批评会出走,难道老师也会出走吗?这样就会让读者急于往下读,看到底是咋回事。

3.引用开头法。开篇引用一两句名言警句、歌词、俗语等,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一方面也能使文章增加文采,这样也就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母亲,您是我一生的感动》的开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禁飘散开来,飘向那远在大山脚下辛勤耕作的母亲。”

4.欲扬先抑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抑在先,扬在后,抑的目的在于扬,造成强烈反差,使文章曲折多变,摇曳多姿,增强艺术感染力。

总之,文章开头要有一点特色,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

(八)结尾要精彩。“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说明收尾环节的重要。结尾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考生写作功夫的一个尺度。一篇文章能否做到神万气备,很关键的一点在于结尾是否精彩。精彩的结尾能画龙点睛,深化中心;能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严谨;能令人回味再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前面的内容有点瑕疵,阅卷老师也会潜意识地给你多加点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是符合阅卷规则的。因此,我们应认真对待作文的结尾,千万不能草草了事,以致“一路风光,末了颓唐”,影响自己的作文成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1.照应开头法。与开门见山法一样,这也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而且还能产生一种回环情趣,于平淡中见风韵。如:《父亲的爱》一文的开头是“父亲不善言语,也不喜欢感情外露,平常我只能从他的动作中体会他要表达的意思。”结尾是这样的:“父亲没有把爱挂在嘴上,而是把爱注入行动,不管何年何月。”这样的结尾使首尾一贯,前后照应,又点了题,既朴实无华,又极富情趣。

2.画龙点睛法。“画龙点睛”关键在“点睛”,“睛”点得好,犹如塔尖的装饰,头顶的桂冠,既是高层的覆盖,又是夺目的标志,可使文章熠熠生辉,让读者获得美感。“点睛”之笔,只求扼要,不取冗长。如《我发现棋如人生》一文的结尾:“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作者由棋风体现人的个性,由棋艺世界的输赢得失联想到人生,最后以点睛之笔揭示文章的主旨,以见解深刻的论述探讨严肃的人生,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

3.引用妙语法。文章结尾处,引用一些诗词歌赋、谚语俗语、格言警句等不仅能显示文章浓烈的艺术格调,还可以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如《渴望》一文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我未能报答妈妈的爱,但我渴望妈妈少一点烦恼,多一分快乐;少一点疾病,多一分健康。”

4.留有余味法。一篇文章,结尾处情理悠长,余韵绵绵,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掩卷之后犹觉情形在目,声音在耳,或会心之喜,或切肤之痛,均能勾魂摄魄,久久萦怀,言已尽而意无穷。如《成长的脚印》的结尾:“在松软的沙滩上,我卷起裤管光着脚,走了很久。回首一看,蓦然发现身后的脚印,横的,竖的,斜的,正的,深深浅浅……”你看,这结尾多么含蓄隽永啊!真如撞钟,清音有余;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九)感情要真挚。作文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而语言表达又离不开思想感情。不出自真挚的感情,很难把话说得动听感人,可偏偏就有一些考生为了得到阅卷老师的同情而去弄虚作假,如2004年河南的中考作文题是二选一,其中以“信念与成功”为话题的作文,笔者在抽查的100份试卷中,写父母离异的5人,写父母重病的3人,写父母亡的2人,写自己遭受车祸的1人,这类题材占了总数的11%;另一题目是“我找回了 ”,大多数考生都是写“我找回了母爱”,同样,在抽查的100份试卷中,写自己父亲(或母亲)去世后,得到了母亲(或父亲)的百般关怀;或写父母离异后,得到了继父(或继母)真挚的爱的占总数的9%。像这种为了得高分而胡编乱造、亵渎感情、作践自己父母的做法会给读者以美感吗?又怎能不让人摇头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贵在真:发自天性,源于自然。从这一点说,“假、大、空”的东西只能令人生厌,“虚情、矫情、煽情、造情”终会让人不齿。人们常说“真、善、美”,惟有“真”,才有“善”,才有“美”,真,是善、美的基础。我们在写作时,只有说真话,诉真情,句句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才能使读者感到真诚,感到可信,才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才能使你的文章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阅卷老师在你那至真、至善、之美的情感渲染下,又怎能不给你的作文打出高分甚至满分呢?可以说真挚的感情可以掩盖一切写作技巧。

(十)卷面要整洁。虽然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也会影响内容,有时甚至比文章内容还要注目,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少考生对此极不注意,结果失去了应得的分数。因此要取得较高的分数,保持一个整洁的卷面尤为重要。有两种情况:写字基本功较好的,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力求把字写得美观写;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在应考的短时间内虽然不能一下子把自己本不规范的字提高到写得很漂亮的程度,但只要我们认真一点,把字写得端正、整洁一些,写得让老师能看清楚、明白,还是能够做到的。前者切忌故意卖弄,写得龙飞凤舞;后者不要自惭形秽,羞羞答答。在卷面上坚决杜绝胡乱涂抹的现象,即使偶有写错的字或写得不合适的词句,也不能在上面胡乱涂画,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总之,在考场上如果能注意以上作文的这十个环节,并对其中的技巧巧妙的加以运用,就等于给自己的文章着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使文章顿生亮色。这样,还会愁自己的作文不能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2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努力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