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从方言中正式收入哪些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8-29
普通话收入的方言词很多,只能举例说明,不胜枚举。可分为四类:
一是有些东西是该方言区特有的,比如长沙话的蕹(weng51)菜,广州话中的洋桃,东北话中的靰鞡(wu55la55,用乌拉草做的一种防寒鞋),再比如龙眼、橄榄、槟榔等。这些词是表示方言地区的特有事物的,在普通话里没有对应词,只好直接吸收、引入。
二是有些方言词能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普通话里没有相应的词可以替代。比如吴方言中的“噱头”(xue35,引人发笑的话、举动)、“龌龊”(wo51chuo51,不仅用于肮脏,还带有卑劣之义)、“蹩脚”、“瘪三”;粤方言中的“鱼腩”(水平很差,带贬义)和“生猛”(才料新鲜、味道极佳)等等,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北京土话中的“窝囊”,山西话中的“编算”(作弄),河南话中的“磨蹭”,也都是由于能表示特定之义而被吸收。像“搞”、“名堂”、“扯皮”、“垃圾”、“尴尬”、“塌台”、“把戏”、“别扭”、“煞有介事”等等。这些方言词都表达了某种特殊的意义,普通话里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所以被吸收了进来。
三是有些方言词可以表示特定的感情色彩和地域色彩,在文艺作品中使用可以增强生动性和真实感。比如“弄堂”、“货色”、“里手”、“带劲”、“门道”、“别扭”等词如果用得恰当,自然也能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四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陆从香港、台湾吸收了许多方言词语,比如:作秀、饮茶、接轨、入围、纯情、创意、心态、楼花、按揭、瓶颈、管道、联手、拍拖、策划、公寓、别墅,收银台、买单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