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的魏晋时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割的时期,战乱不断。占淮南之地有封淮南王的;占淮北之地的也不乏有封淮南王之举。 曹邕(?-229年),是魏文帝曹丕之子,为苏姬所生,黄初三年(222年)被立为淮南王。
《三国志·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记载:邯郸怀王邕,黄初二年封淮南公,以九江郡为国。三年,进为淮南王。四年,改封陈。六年,改封邯郸。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温嗣邕后。六年,改封鲁阳。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四百户。 司马允(公元272年—公元300年),字钦度,晋武帝司马炎之子,由李夫人所生。咸宁三年(277年)封濮阳王,太康十年(289年),徙封淮南王,授镇军大将军,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元康九年(299年)入朝,为骠骑将军、侍中,领中护军。司马允尽管拥有“淮南奇才剑客”,终因对方使诈于永康元年八月丧命,时年二十九岁。
赵王司马伦废皇后贾南风、其谋士孙秀专权,司马允心知司马伦有篡逆之心,所以称病不上朝,密养死士,欲诛杀司马伦。司马伦惧怕司马允,所以改封其为太尉,表面看来是优待他,其实要夺他的兵权。司马允称病不接受。于是司马伦派遣御史逼迫司马允:“不当太尉,就是反逆”;司马允看了诏书后,发现竟然是孙秀的笔迹,于是大怒,便将御史收监,欲斩了他,御史逃跑而获免,司马允便斩了跟着来的令史二人。接着司马允严厉着神情跟左右说:“赵王欲毁我家!”遂率封国亲兵及帐下七百人冲出,并对众人大叫道:“赵王反,我要攻打他,愿辅佐我者来。”因此沿途归附者众多。司马允欲率众冲入皇宫,但尚书左丞关闭了东掖门,进不去,于是包围了赵王的相府。司马允的亲兵,都是淮南奇才剑客,故与之对战司马伦的士兵屡败,死了1000多人。太子左卫率(太子卫队的长官之一) 陈徽率领东宫的士兵,在相府内响应司马允,助威呐喊。司马允在承华门前,弓弩齐发,射司马伦,飞箭如雨下。主书司马眭秘以身体为司马伦挡箭,背部中箭而死。司马伦的官员们属都躲在树后面,每颗树都中数百箭。陈徽的哥哥陈淮是中书令,请求晋惠帝派人拿来白虎幡解斗(晋代以幡作为集合军队的凭信)。其实陈淮欺骗了晋惠帝,驺虞幡才是解斗的,白虎幡是主杀,为帝王诏令传信督战之用。晋惠帝派遣司马督护伏胤手持白虎幡﹐率领四百名骑兵出宫,直奔相府。
伏胤和赵王的儿子司马虔是很要好,司马虔要求伏胤相帮,事成之后与其共享富贵。伏胤收起白虎幡,拿着空白的诏书,诈言说有诏书给司马允,司马允不察觉有异,下战车接受诏书,立刻就被伏胤所杀。时年二十九岁。司马允的儿子秦王司马郁、汉王司马迪皆被杀害,淮南王亲友部属被牵连诛杀者达数千人之多。
《晋书·武十三王》称: 淮南忠壮王允,字钦度,咸宁三年,封濮阳王,拜越骑校尉。太康十年,徙封淮南,仍之国,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假节。元康九年入朝。 初,愍怀之废,议者将立允为太弟。会赵王伦废贾后,诏遂以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都督如故,领中护军。允性沉毅,宿卫将士皆敬服之。 伦既有篡逆志,允阴知之,称疾不朝,密养死士,潜谋诛伦。伦甚惮之,转为太尉,外示优崇,实夺其兵也。允称疾不拜。伦谴御史逼允,收官属以下,劾以大逆。
《中华别史全集·历史演义全书》之《两晋演义》(民国·蔡东藩著)对东晋“八王之乱”把司马允添了上去,“后人又另有一说,去亮与玮,列入淮南王允及梁王肜。”把淮南王允置于“忠贞”之外。 刘冲,是刘曜的儿子。光初二年(公元319年),刘曜在长安立宗庙社稷,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其疆土当时并未涉及淮南。
《资政通鉴·晋纪》卷九十一载:“ 汉主曜还,都长安,立妃羊氏为皇后,子熙为皇太子,封子袭为长乐王,阐为太原王,冲为淮南王,敞为齐王,高为鲁王,徽为楚王;诸宗室皆进封郡王。羊氏,即故惠帝后也。曜尝问之曰:“吾何如司马家儿?”羊氏曰: “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何可并言!彼贵为帝王,有一妇、一子及身三耳,曾不能庇。妾于尔时,实不欲生,意谓世间男子皆然。自奉巾栉已来,始知天下自有丈夫耳!”曜甚宠之,颇干预国事。” 石昭是南北朝时期后赵之淮南王。
《资政通鉴》卷九十八载《晋纪》二十: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十一月,遵召义阳王鉴、乐平王苞、汝阳王琨、淮南王昭等入议于郑太后前,曰:“闵不臣之迹渐著,今欲诛之,如何?”鉴等皆曰:“宜然!”郑氏曰:“李城还兵,无棘奴,岂有今日!小骄纵之,何可遽杀!”鉴出,遣宦者杨环驰以告闵。闵遂劫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遵,使将军苏彦、周成帅甲士三千人执遵于南台。遵方与妇人弹棋,问成曰:“反者谁也?”成曰:“义阳王鉴当立。”遵曰:“我尚如是,鉴能几时!”遂杀之于琨华殿,并杀郑太后、张后、太子衍、孟准、王鸾及上光禄张斐。鉴即位,大赦。以武兴公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司空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郎闿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
译文:十一月,石遵召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入宫,来到郑太后面前进行商议。石遵说:“石闵不忠于君主的迹象已逐渐明显,如今我想把他杀掉,怎么样?”石鉴等人都说:“应当如此!”郑氏说:“当初在李城起兵时,如果没有石闵,岂能有今天?石闵有点居功自傲,应当对他有所宽纵,怎么能急急忙忙把他杀掉呢?”这时石鉴借故外出,派宦官杨环迅速去把这一消息告诉石闵。石闵闻讯后就胁迫了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黜石遵,派将军苏彦、周成率领披甲士兵三千人在南台把石遵捉拿起来。士兵们来到石遵的住处时,他正和妇人玩弹。他问周成说:“造反的是谁?”周成说:“义阳王石鉴应当立为继承人。”石遵说:“我尚且如此,石鉴又能支撑多长时间!”于是,在琨华殿把石遵杀掉了,同时杀了郑太后、张后、太子石衍、孟准、王鸾以及上光禄张斐。石鉴即位,实行大赦。任命武兴公石闵为大将军,封为武德王。任命司空李农为大司马,同时统管尚书职事。任命郎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 苻生(335年-357年),字长生,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氐族人。是前秦开国君主苻健的第三子。史载苻生“荒耽淫虐,杀戮无道,常弯弓露刃以见朝臣,锤钳锯凿备置左右”在位三年期间杀害了多位大臣,以及做了多项残忍变态的事。最终苻生被苻坚发动政变推翻,不久被杀。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099《晋纪二一》:苻健左长史贾玄硕等请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表健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秦王。健怒曰:“吾岂堪为秦王邪!且晋使未返,我之官爵,非汝曹所知也。”既而密使梁安讽玄硕等上尊号,健辞让再三,然后许之。丙辰,健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秦,大赦,改元皇始。追尊父洪为武惠皇帝,庙号太祖;立妻强氏为天王后,子苌为太子,靓为平原公,生为淮南公。桓温将攻上洛,获秦荆州刺史郭敬;进击青泥,破之。司马勋掠秦西鄙,凉秦州刺史王擢攻陈仓以应温。秦主健遣太子苌、丞相雄、淮南王生、平昌王菁、北平王硕帅众五万军于峣柳以拒温。夏,四月,已亥,温与秦兵战于蓝田。秦淮南王生单骑突陈,出入以十数,杀伤晋将士甚众。
《两晋秘史》:“淮南王苻生幼无一目,性鲁暴”(《中华别史全集·两晋秘史》第439页)。皇始五年,符健死,其子符生继位。符生在位期间滥杀大臣,后为符坚所杀。 刘子孟是宋孝武帝的第十六皇子,系杨婕妤所生,大明七年(463年)被封为淮南王。淮南王刘子孟仅食邑2000户,泰始二年,改封安成王,户邑如先。“改封”未拜被赐死。
《宋书》本纪六《孝武帝》载:大明七年八月,“乙丑,立第十六皇子子孟为淮南王”。
《宋书》本纪八《明帝》载:泰始二年,“十月乙卯,永嘉王子仁、始安王子真、淮南王子孟、南平王子产、庐陵王子舆、松滋侯子房并赐死”。
《宋书》列传第四十《孝武十四王》载:“淮南王子孟,字孝光,孝武帝第十六子也。大明七年,年五岁,封淮南王,食邑二千户。时世祖改豫州之南梁郡为淮南国,罢南豫州之淮南郡并宣城。前废帝即位,二郡并复旧,子孟仍国名度食淮南郡。景和元年,为冠军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泰始二年,改封安成王,户邑如先。未拜,赐死,时年八岁。” 高仁光,北齐后主。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武成帝高湛第七子。原高洋妃嫔卢嫔为高仁光养母。高仁光性躁且暴,位清都尹。566年5月23日,北齐后主高纬立太上皇帝高湛的儿子高弘(高廓)为齐安王,高仁固(高贞)为北平王,高仁英为高平王,高仁光为淮南王。北齐灭亡,高仁光与后主死于长安。
《北齐书》第八卷帝纪八记载:天统三年(567年)五月封仁光为淮南王
《北齐书》第十二卷列传四及《北史》列传第四十卷上记载:“淮南王仁光,武成第七子也。性躁又暴,位清都尹。” 陈叔彪(生年不详)于太建八年(576年)被立为淮南王。
《陈书》第二十八卷列传二十二载:淮南王叔彪,字子华,高宗第十三子也。少聪惠,善属文。太建八年,立为淮南王。寻位侍中、仁威将军,置佐史。祯明三年入关,卒于长安。 托跋他,是北魏道武皇帝之孙、阳平王熙的长子。北魏位于淮河以北,托跋他及其子孙世遵、宣洪尽管被封为淮南王,总体上没能跨过淮河。
《魏书》列传第四记载:(阳平王熙有七子)长子他,袭爵。身长八尺,美姿貌,性谨厚,武艺过人。从世祖讨山胡白龙于西河,屠其城,别破余党,斩首数千级。改封临淮王,拜镇东将军。寻改封淮南王,除使持节、都督豫洛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虎牢。威名甚著。后与武昌王提率并州诸军讨吐京叛胡曹仆浑于河西,平之。拜使持节、前锋大将军、都督诸军事,北讨蠕蠕,破之,运军储于比干城。刘义隆遣将寇边,他从征于悬瓠,破之。拜使持节、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镇长安。绥抚秦土,得民夷之心。时义隆寇南鄙,以他威信素著,复为虎牢镇都大将。高宗时,转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仪同如故。高祖初,入为中都大官,拜侍中,转征西大将军,迁司徒。赐安车几杖,入朝不趋。太和十二年薨,年七十三。时高祖有事宗庙,始荐,闻薨,为之废祭。舆驾亲临,哀恸,诏有司监护丧事,礼赗有加。追赠平东大将军、定州牧,司徒如故。谥曰靖王。他三子。
《北史》第三卷魏本纪三载,延兴九年:十二月乙卯,以侍中、淮南王他为司徒。
《北史》列传第四载:阳平王熙,天兴六年封,聪达有雅操。明元练兵于东部,诏熙督十二军校阅,甚得军仪,赏赐隆厚。泰常六年,薨,帝哀恸不已。长子佗袭爵。 佗性忠厚,武艺无过者。后改封淮南王,镇武牢,威名甚著。
《魏书》列传孝感第七十四记载: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还京,为淮南王他府长史。
上文“还京,为淮南王他府长史”,表明当时的淮南王府在京都平城。 世遵,是淮南王佗的第三子。淮南王佗,与托跋他当系一人,乃笔误所致。
《北史》列传第四载:子世遵袭。孝明时,为荆州刺史。在边境,前代以来,互相抄掠,世遵到州,不听侵扰。其弟均时在荆州,为朝阳戍主。有南戍主妻,三月三日游戏沔水侧,均辄遣部曲掠取。世遵闻之,责均,遂移还本戍,吴人感荷。后颇行货贿,散费边储,是以声名有损。薨于定州刺史,谥曰康王。
《魏书》列传第三十二:子盆生,骁勇有胆气。初为统军,累有战功,遂为名将。以勋赐爵平城子。神龟二年,自骁骑将军、直阁将军为持节、右将军、洛州刺史。与荆州刺史、淮南王世遵,鲁阳太守崔模俱讨襄阳,不克而还,坐免官。从除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又为抚军将军、太仆卿、假镇西将军、西道别将,每战频捷。自崔延伯之后,盆生为次焉。进号征西将军,行岐州刺史。复为西道都督,战殁。赠车骑将军、雍州刺史。永熙中,重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
《魏书》列传第四十四: 正光二年,襄阳民密求款附,诏模为别将,隶淮南王世遵,率众赴之。事觉,模焚襄阳邑郭而还。 托跋宣洪,是托跋世遵之子。
《魏书》第十六卷列传四之《道武七王》:“子宣洪,袭。历谏议大夫、光禄少卿。武定中,与元瑾谋反,诛,国除。”
《北史》齐本纪上第六卷上说,(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壬辰,尚书祠部郎中元瑾、梁降人苟济、长秋卿刘思逸及淮南王宣洪、华山王大器、济北王徽等谋害文襄,事发伏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