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题阐述自然美的意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1-05
第一、自然美要以自然属性为其必要条件。并且一般具有社会性。

审美活动必须要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正如社会美的基础是人们提供的,并经过人的加工的物质一样,自然美也必须是以自然界为基础,以自然界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如若不是如此,则自然美不复存在。而自然美与自然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自然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存在。在人类产生以前其存在并按照自己的自然属性发展,而在人类出现并发展的今天,其也是按照自然法则运行与发展,人类只能按照其固有的自然规律来进行生产创造活动。而自然美则是对人而言。正是因为有人,有了人的实践活动,形成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种种关系,使得自然与人类有了一定的社会属性,从而显示出来美的属性。但是,自然美的基础仍旧是自然界。

另一方面,自然美在是自然界在人类审美作用下显示出美来的。因此,自然美的外在形式上应该符合人的审美要求,并且是人们的感觉、视觉、听觉等是可以把握的。因此,自然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在人们的视野中都呈现出祥和、美奂、宁静、生命的因素。相反,一是一些自然界中的事物给人造成心理的恐慌、不安等。例如黑洞,由于其内在的自然属性,人们无法完整的了解,所以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一般来说其不具自然美。另一方面,自然界中的有些事物其是人们所处的时空范围内所不能把握的,因此也谈不上自然美。

由于自然美是以自然属性为其物质基础,它虽然和人类生活相联系,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同人类之间是一种自然关系,因此自然美具有历史传承性,一般来说不受时代、民族、阶级的制约。例如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从古至今都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第二、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一般功利性不是很明显。

自然美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形式美占据主要的地位。一切的美都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是相对于艺术美是以艺术家的创作为基础而产生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社会美中的内容比形式更占据分量,而自然美则形式的地位就更加突出。

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其产生的根源还是其的物质基础的差异。由于自然物是由自然生成的,并不是像艺术美一样是人类有意识的加工的结果。即使是人类对其进行加工制作,改变了其外在形式,故其内容依旧模糊和笼统。例如,我们在大草原上看到一匹骏马,我们则会感叹于其形体的美,其与蓝天、绿草所形成的外在形式的美好,而往往会忽略其内在的肌肉的美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力的美。自然美侧重于外在形式也是由于大众的文化层次与背景的不同,对于大众而言,自然美的外在形式是其所容易发现并接受的,而更高层次的审美则要有相应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意思。但是,对于一般事物,人们都会有意无意的体悟其中的内涵。例如,如果我们在大漠中遇到一颗白杨树,我们会有意无意的惊叹其生命力的坚强与不易。也就是说,自然美中的形式美是人们容易也是首先体味到的美。而其内在美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明确的意识到和表现出的。而这也与自然美的内容的含糊、模糊、不定有关。

但是另一方面,自然美的形式则不同。其异常清晰,给予人以鲜明的印象,可以激起人们强烈的审美感受。人们因此也常常自然而然的重视自然物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其比较隐含的内容。例如我们在欣赏钱塘江美景的时候,很多时候被其气势磅礴的海潮所吸引,看过之后感受到刺激、兴奋。但是很少人能够明确的意识到其背后的意蕴。此外,人们往往由于外在形式对自然物加以判断。还有,人们往往更多的是看中外在形式,而并不是很关心其功利性,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从而会产生与人类生存、生活偏差的审美。例如,蝴蝶,其幼虫绝大部分是对农作物有害的,但是它外在的形式却往往讨人喜爱。

第三、自然美具有联想性、多面性和易变性

由于自然美是以自然物为基础,而非人类有意识创造的结果。因此,由于自然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自然物与人类的社会生活联系也是广泛而复杂的。因此,自然物的美在一定条件下、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特定联系中,其不同侧面会得到这样那样的显示。同一种自然物,其可以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美来。自然物、自然现象往往是作为人和人类生活的一种象征而显示器美学意义。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象征而显示出其美学意义”。因此,自然美具有联想性。某些自然物之所以获得审美价值,往往是其某些特征可以让人们联想到人的某种精神、品格等。例如,我们看到悬崖上的青松,我们会人类社会的活动和经历感叹其生命力的坚强;我们看到梅花在寒冬中绽放,我们同样会被其坚忍不拔的品质所吸引。

真是由于自然物属性的多样性,故造成了自然美的联想性。因此,自然美也是具有多方面性和易变性。例如对于桃花,人么往往喜爱其艳美,故让人常常联想起美貌的少女。但是另一方面,又是由于其易于凋零,又会让人联想起爱情的易变与不贞。再比如玫瑰,其艳丽的色彩往往成为人们对爱情的象征,而又由于其带刺的茎秆,所以人们又从中看出了爱情的中的痛苦与挫折。

另一方面,自然物的美丑二重性,也是自然美特殊的审美特性,它与自然美的多面性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老虎,既可以作为美的对象来欣赏,也可以作为丑的事物来鞭笞。同样,例如狼,其一般情况下作为邪恶与残忍的象征,但是另一方面其团队精神、坚韧的品质同样受到人们的推崇。

第四、自然美是一种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美,并且具有形、色、声、味的综合的全方位的美。

自然美与艺术美不同,它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美。而自然界中的事物基本都具有真实的立体范围,都具有长度、宽度、高度三种维度的立体美。因此,人们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远眺,亦可以近观,乃至进入其中近身感受、品味其美。艺术美很难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美。一副画再怎么进行二度创作,运用透视法,借助各种形式来表现其立体感、纵深感,都只能局限在二度空间上近似的表现三度空间。而且观众不可以进入其中真实的感受其美。当然,一些艺术形式的美,比如建筑、雕塑、舞蹈等具有三度空间的美,但是其与自然美有很大差别。其形式要不较为单一,要不不具有自然美的真切。

此外,但就一个自然物而言,并非具有形、色、声、味俱全,但是整个自然景物景观的美是一个综合体,是三者统一的总和的美。而且其并不是简单的凑合在一起,而是起到了几何倍数的审美效果的增长。虽然艺术美中的绘画是色彩线条艺术,音乐是其声响所构成的艺术等,但是其都是无法和自然界综合艺术来比较的。此外,虽然电影、电视是综合艺术,艺术表现手段更多一些,但是也无法真实形象的表现出事物的全貌。它们仍旧是屏幕艺术,而不是立体艺术。现在虽然在电影中有了3D立体的尝试,但是仍是与自然美相距甚远。

第五、自然美具有时间的推动性。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从远古时期对自然的崇拜,被动的适应自然,到工业时期,科技进步,改造自然,再到现在科技发达,而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伴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物的认识也是逐渐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原先的认识会随之而转变,甚至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物是存在的,其属性也早已存在。因此,我们不能用今天人类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去推论人类社会前期的审美感受。例如: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自然对自然界中的众多事物充满着恐惧与不安,其美学价值基本都是丑。随之人们对自然的掌握与了解,人们会逐渐解脱生存危机,而会更多的意识和了解到其中的美的成份。再比如浙江的钱塘江,最开始的时候潮水无法控制,钱塘江每每发洪水时人们都面临生存的危机,其潮水对人们来说是充满着丑与邪恶、恐惧。而现在,在人们对其改造之后,可以在潮水来临之时身临其境感受到雄伟壮阔的气势,从中获得快感。还有上文提到的狼的例子,在生产力落后时期,狼是人们生存威胁的物种,人们更不用提及对狼进行审美活动。而在现在,人们对狼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发现其品质,其团队精神与坚强意志都是人们学习的精神力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