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防治调查监测的任务和部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19

本规划将围绕我国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来进行任务部署,其主要工作任务为地面沉降区调查监测以及建设相应的信息系统。

8.3.1 地面沉降防治调查监测的任务

(1)国家级区域监测网建设

国家级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按点、线、面即地面沉降实时监测站、控制剖面(线)和区域GPS一级网三个层次布设。

第一层次:国家级地面沉降实时监测站。选择地面沉降漏斗中心城市,建设全天候GPS固定基准站和基岩标、分层标,组建区域地面沉降监控中心,通过网络实现集中远程遥控自动、同步实时施测,以此提高对城市地面沉降灾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实时信息。

第二层次:国家级区域地面沉降控制剖面。根据不同地质单元和不同地区引发地面沉降的因素,布设区域地面沉降控制剖面,剖面由GPS基准站、GPS一级观测点、基岩标、分层标组、城市水准测量和地下水动态监测井构成,采用GPS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和InSAR技术监测等技术方法同步进行监测,以此了解各沉降漏斗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在不同网点的结合部位进行重复测量,通过测量数据的校正,以此对区域网络进行精度控制,使不同地区、不同方法建立的网络实现整体化。

第三层次:国家级区域地面沉降一级监测网。建立GPS地面沉降一级网,并与各地已建的水准测量网和地下水动态监测井构成区域地面沉降骨干监测网,为政府地质环境保护进行区域规划,快速了解区域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质环境信息发布奠定基础,同时,又可以为GPS地面沉降二级监测网提供控制依据。整个控制区拟建设GPS一级监测网点180个,其中约90个GPS一级网点建在重点剖面区域,GPS的基线长度控制在20~30km之间,以提高重点监测区的精度。同时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从地面沉降角度对地下水观测井分布点作空间上的调整,做到重点区与一般区相协调,监测层位上以开采层为中心的格局,同时尽量做到地下水监测点与地面沉降监测点相对照,建立全区地面沉降地下水动态数据库。

(2)省(市)二级监测网建设

根据本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地面沉降的地区差异等,按不同网度进行GPS地面沉降二级监测网的布设,在城市建筑密集区采用精密水准监测网络、基岩标和分层标组,统一进行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的建设。以此详细查明区域地面沉降现状及其发展规律,为制定地面沉降防治措施,研究地面沉降机理并进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一级GPS网为二级网提供接口,二级GPS网可以依附在一级GPS网上。

(3)区域地面沉降信息网建设

以高起点建立基本覆盖区域、系统比较完善、手段先进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组建区域地面沉降监控中心,构建区域网络传输系统,实现地面沉降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同时,建立区域地面沉降信息系统,以此实现对地面沉降信息进行综合集成及信息发布的统一平台。

8.3.2 地面沉降防治调查监测任务的区域部署

上述地面沉降防治调查监测任务主要部署在我国已发生地面沉降的下列区域:

1)长江三角洲(以上海市、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为重点);

2)华北平原(以北京市、天津市、沧州地区、唐海地区和德州地区为重点);

3)关中平原(以西安市为重点);

4)淮北平原(以阜阳地区为重点);

5)松嫩平原(以大庆油气开采区为重点)。

(1)国家级区域监测网建设

第一层次:国家级地面沉降实时监测站建在上述5个地区,分别选址于:①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及上海等地面沉降严重的大城市;②华北平原的北京、天津、沧州、唐海和德州等地;③关中平原的西安市;④淮北平原的阜阳市;⑤松嫩平原的大庆市。

第二层次:国家级区域地面沉降控制剖面部署于:①华北平原:重点控制一纵两横三条剖面,以天津—沧州—德州一线的串珠状地下水漏斗中心作为纵剖面,以太行山前石家庄至滨海平原黄河三角洲和北京—天津—唐海作为两条横剖面。这些地面沉降监测控制性剖面包括了环渤海滨海低平原地下水过量开采区、黄河三角洲油气开采区、区域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区以及重要城市地区。②关中平原、淮北平原和松嫩平原:按照前述任务要求进行部署。

第三层次:国家级区域地面沉降一级监测网部署于:①长江三角洲:规划至2010年,建成由251个国家级网点、1300个省(市)级网点(未含城市地区水准点和区域地下水长观井)组成的、控制面积达5万余km2的(平原区)国家级地面沉降一级监测网。②华北平原:规划至2010年,整个控制区拟建设GPS一级监测网点180个,其中约90个GPS一级网点建设在重点剖面区域,GPS的基线长度控制在20~30km之间,并与省(市)级二级GPS网点一起,组成控制面积达5万余km2的地面沉降国家级监测网。同时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从地面沉降角度对地下水观测井分布点作空间上的调整,做到重点区与一般区相协调,监测层位上以开采层为中心的格局,同时尽量做到地下水监测点与地面沉降监测点相对照,建立全区地面沉降地下水动态数据库。③关中平原与淮北平原:规划至2010年,两平原在整个控制区拟分别建设GPS一级监测网点60个,其中约20个GPS一级网点建在重点剖面区域,GPS的基线长度控制在10~20km之间。加上省(市)级二级GPS网点,将可组成控制面积达1万余km2的国家级区域地面沉降一级监测网。④松嫩平原:规划至2008年,整个控制区将建GPS国家级一级监测网点60个,其中约20个GPS一级网点建设在重点剖面区域,GPS的基线长度控制在10~20km之间。再加上省(市)级二级GPS网点,组成控制面积达1万余km2的国家级区域监测网络。

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开展地面沉降勘查、监测、研究最早的地区,规划应建议在该区域内建设“国家级区域快速监测骨干网”。

建立GPS地面沉降基准网(一级网)以及将重点地区已有的及拟建的基岩标、分层标组作为区域地面沉降骨干监测网,为政府地质环境保护进行区域规划,快速了解区域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质环境信息发布奠定基础。同时,又可以为GPS地面沉降二级监测网提供控制依据。

(2)省(市)二级监测网建设

上述五个地区在规划年份中,将按任务要求分别建立省(市)二级地面沉降防治监测网(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省(市)级分区详细监测网”)。

(3)区域地面沉降信息网建设

上述5个地区在规划年份中,将按任务要求分别建立健全区域地面沉降信息网,实时发布覆盖相应区域的地面沉降调查监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关中平原地区在产生地面沉降的同时,还出现了严重的地裂缝。必须根据关中平原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地面沉降现状和现有的地面沉降设施(西安市),以及不同地区引发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因素,建设国家级地面沉降区域监测网、省(市)级分区详细监测网和关中平原区域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信息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