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9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神经认知功能缺陷与特异性受体的关系至今不很清楚,但目前临床应用中的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受体系统都有一定的作用,这其中认识最清楚的是多巴胺D2受体。而基底节区的D2受体被阻断后会引起EPS。因此,人们一直希望从新的作用靶点寻找可能的抗精神病药,包括完全不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系统、新的多巴胺受体亚型。目前已知的抗精神病药除了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外,还对以下受体有不同程度的作用。这些受体都可能成为开发新型抗精神病药的靶点。 D3受体与D2受体有相似的药理活性,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的作用靶点。推测原因
①D3受体选择性分布于边缘叶;
②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D3受体基因变异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并且这些变异与病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密切相关;
③D3受体也是一种多巴胺神经末梢的突触前受体,阻断此受体可促进多巴胺的释放。
目前已有很多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D3受体拮抗剂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都尚未进入临床研究。其中,氨磺必利(amisulpride)可优先阻断边缘叶的D3受体,从而促进DA神经递质的释放,对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特别有效。 影像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皮质的D1受体密度降低。D1受体的短期兴奋作用可逆转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猴子的操作记忆功能缺失(workingmemorydeficits)。近期也有研究表明,未用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D1受体的利用率(availability)增加,而且D1受体的利用率增加的病人,其操作记忆成绩也往往很差[4]。表明D1受体活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关系。
千金藤定碱是从中药千金藤属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D1受体激动和D2受体拮抗双重活性。行为学和电生理研究已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抗精神病活性。 谷氨酸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系统,精神分裂症患者此受体系统功能异常。关注最多的是NMDA受体亚型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因为作用于此受体亚型的药物如苯环利定和氯胺酮等都具有精神模拟作用。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几个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突触前和突触后标记物都有改变。用甘氨酸或d-cycloserine(NMDA受体的甘氨酸位点变构调节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显示对阴性症状有轻微疗效。但由于作用于NMDA受体的药物都有潜在的致惊厥作用,因而开发作用干此受体的抗精神病药尚需作更多的研究。
δ受体也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它是NMDA受体复合物的一部分,但在脑内也可作为一独立的单位存在。许多作用于δ受体的药物正处干早期开发阶段,包括rimcozole,BMY-14802和SL-820715等。这类阻断δ受体的药物可能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特殊疗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