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亏53亿,小鹏卖最少,理想却在笑…新势力2020业绩解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近期,造车新势力三大巨头纷纷公布了2020年的业绩喜讯。

  在收获了2020年毛利率11.5%的成绩后,李斌自信地说到:“要和BBA分天下。”

  而另一边,亏钱最少的李想也在内部高呼“理想 汽车 的目标是在2025年要做中国智能电动 汽车 的第一”。

  这种从几近凋零破碎,再到完美逆袭的戏码,极具戏剧色彩。

三大新势力财报对比:蔚来亏损是理想的35倍

   的确,我们能从财报文字里就感受到它们的欢呼雀跃。

  比如, 全年营收增长势头猛,净亏损收窄 。在交付量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单车制造成本不断下降,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

  比如, 毛利率均实现了转正 ,直接成本降低,品牌溢价能力变高。意味着三者告别了以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

  比如, 现金储备越来越充足 。除了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这些新势力还通过IPO以及增发等融资活动储备了大量的现金。

  以上财报数据都能表明,如果是跟2019年的自己相比,三大新势力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钱包越来越鼓了,这是大家的共性。

  而如果三者横向对比,就能看出各自在经营方向的亮点和异性:

   蔚来卖车最多,营收最多,但亏损也是最多。 蔚来要做新能源时代的BBA,所以在前期搭建品牌上少不了持续烧钱,比如研发投入、充换电网络铺设以及用户体系建设等等。不过从长期来看,毛利率最高的蔚来更能带来更高的品牌溢价。

  理想 汽车 单凭一台增程式动力的理想ONE就卖出3万多台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全年亏损才1.5亿元,是三大新势力中亏钱最少的。这么一算,蔚来的亏损足足是理想的35倍。一方面,理想在研发投入方面比蔚来、小鹏都要少;另一方面,理想在制造、管理、运营等成本上极度克制。

  李想就曾公开表示“出差都必须坐折扣最低的经济舱、办一场发布会只需几百万……”。生产成本更是“省”到极致,根据中信证券一份研究报告分析预测,理想 汽车 在物料制造、折旧、人工、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方面统统都比蔚来低不少,单车销售费用更是只有蔚来的14%。

  如此严谨的成本控制策略使得理想成为亏钱最少的新势力车企,也是最高实现极度毛利转正的,更有可能是最快获得年度净收益的新势力车企。

  小鹏 汽车 在三巨头中算是中规中矩的表现,盈利能力相对 健康 ,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毛利率偏低,毕竟小鹏在三者中产品售价最低,但销量却是最低,规模化程度还不够高。

  三家成立时间接近、背景相仿的新势力车企,目前呈现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经营状态。从规模来看,蔚来无疑还是第一把交椅。从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来看,大家都还是亏钱,但理想最是能把利润与成本平衡好。

  这也难怪李想最近立了flag: 理想 汽车 2025年的战略目标是在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占据20%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市场第一;到2030年则要拿下25%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巧合的是,李斌也在近期高调表示: 蔚来设想用五年或更长时间,抢占更多的BBA市场份额,希望有一天“三分天下有其一”

  想想2019年那段不堪回首的时间,李斌因为资金焦虑,诉苦道:目前现金不足以维系公司继续运转12个月;李想为寻求融资,总共见了100多家投资机构,基本杳无音讯。

  直到ES8、ES6和理想ONE陆续交付,才迎来了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的垂青,得以扭转乾坤。短短几年就能实现从0到10的蜕变,确实给予了李想和李斌站直腰杆说话的勇气。

什么时候实现净收益?

  不过从现在来看,蔚来、小鹏、理想的体量放在一众车企中还只是沧海一粟。比如中国最大的 汽车 集团——上汽去年净利润为200亿元,年销560万辆新车;全球最大的车企之一的大众集团去年获利88.2亿欧元,年销量915.7万辆。

  再比如蔚来和理想要对标的BBA:戴姆勒去年净利润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2亿元),年销284万辆,光是今年1月,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就达到了9.32万辆。当然,这是建立在BBA以及其他传统车企深耕多年才能取得的成果。

  然而去年三家新势力的销量合计才刚刚超过10万辆。根据国信证券发布的报告预测,要想实现盈利,蔚来的销量规模要达到18万辆,理想为6万辆,小鹏为12万辆,更别说挑战谁谁的地位。

  这意味着蔚来和小鹏的销量规模需要提升至少5倍,理想至少需要提升3倍。 根据规划,三家的全新车型都要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才投放或交付,所以今年内还是主要靠现有车型来冲击销量。

  另一方面,三大新势力还将在加速铺设渠道的速度:

  经历完2020年的爆发,如今三大新势力正在调整,并且即将进入了第二个战略成长期:

  在产品方面, 今明两年将会有新一轮产品集中投放,同时第二代平台也在研发和待量产阶段

  在市场扩张方面,除了加速布局海外, 还都筹备或正在进入北美欧洲等海外市场

  在市场定位方面,蔚来和理想都或多或少表露过 进军大众化市场的意愿 ,而且参考特斯拉的产品逻辑,可能性非常大。

  这大概已经可以让人脑补出三大新势力巨头的蓝图:产品矩阵越来越丰富,从平民化到高端化;销售渠道越来越广阔,从国内二三线城市到海外各大市场。届时,可以将它们定义为“全球化的智能电动 汽车 制造商”,不是什么“中国的特斯拉”,而是“中国的蔚来”们。

  产品和渠道日臻完善只是成功的一半,能不能如愿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还要很看很多因素。在任何一项市场商业活动中,都离不开产品、用户、竞争对手三大主体。

  用户层面是三大新势力车企不需要太担心的问题。首先是直营模式已经打破了消费者与 汽车 厂商之间的防火墙(4S经销商),沟通直达;另外,得益于来自于更符合潮流的用户思维和营销理念,无论是蔚来,还是小鹏、理想在用户心智培养上已经相当成功。

  比如,小鹏较为突出的自动驾驶备受用户的青睐,或者说有些人就是奔着它的智能化而下单的。截至今年2月底,小鹏的自动驾驶NGP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所有交付的P7中激活了约20%,远超特斯拉国内车主选配FSD的占比。

  而蔚来引以为傲的用户运营,使得车主与车主、车主与蔚来之间的关系得以重构,成为其“护城河”之一。据中泰证券报告显示,通过转介绍成交的客户占所有成交客户的比例高达50%。甚至之前也有车主亲自掏腰包为蔚来打广告。

  所以,最后说到底还是竞争的问题。特斯拉的全球销量已经接近50万辆,以一己之力压倒所有友商。不过蛋糕肯定不会被特斯拉瓜分完,从长期来看,各国政策推动会使得新能源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

  即使如今百度、阿里巴巴、苹果等 科技 公司都下场造车,但是新势力毕竟已经领先6、7年,品牌辨识度更高。所以新势力车企即使未来竞敌如林,其实还有很大的成长性。

占据20%市场份额是什么概念?

  最后,将视线回到开头谈到的理想和蔚来立下flag问题上,到底是不是飘了。

  以理想为例,要拿下智能电动 汽车 20%的市场占有率,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丰田、大众。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表示,到 2025 年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占比将达到 25%。

  去年年中,中国 汽车 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章弘预测:2019 年我国 汽车 销量为 2,576.9 万辆,按照 2% 的年复合增长率计算,2025 年中国 汽车 市场的新车销量将达到 3228 万辆,对应的新能源车销量为 807万辆。

  也就是说2025年,理想要获得20%的市场份额,就要夺得大约160万辆的销量。(因为智能 汽车 本身定义模糊,而且届时智能化渗透也较高,难以预测智能电动车的未来体量,所以这里只是以新能源车数量作计算)。

  作为对比,2020 年大众集团及其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总交付量为385 万辆,占中国 汽车 市场19.3%的份额。

  4年时间,能不能让理想 汽车 成为智能电动 汽车 时代的大众、丰田?这很难说,但从最近高瓴资本清仓持有的理想、小鹏、蔚来三家公司全部股份的消息来看,或许有些参考价值。(文:太平洋 汽车 网 曾惠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