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米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1.历史上有没有米河其人,历史地位如何

乾隆25岁的乾隆感觉到大清国的生死存亡。

危难之际,刑部尚书刘统勋扶棺履任,统领全国查案赈灾之职。仕途通达的仓场侍郎米汝成在丫鬟柳含月的辅佐下,在与总督苗宗舒的争斗中艰难胜出,身后却难以留下清白名节。

米河是米汝成之子,被父亲禁居在江南一座被锯去楼梯的书阁中读书三年,面对孤灯冷月,养成了与影为友的奇癖,形若痴人。终于米河从书阁逃走,与天性机敏的梳头女小梳子为伴,尽领人间苦乐,立志要做救民于水火的一方清官。因其生性机智,处世亦真亦幻,做出无数惊世骇俗之事,不经意中深得刑部尚书刘统勋赏识,浙江巡抚卢焯结为忘年,与其盲女卢蝉儿相知成爱。

米河与刘统勋、卢焯及河道总督高斌、运河堤工许三金、官仓皂隶鼠爷、田户王虎林等大批可歌可泣之人一起,在乾隆朝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喜剧。他们共同治漕弊、修运河、惩贪吏、破邪教、兴新政,为充裕大清国粮仓披肝沥胆、出生入死。

柳含月在米汝成死后扶柩归浙,秉承米汝成遗嘱嫁给米河,却终因情所累,净身跳入一口熬蜡巨锅,化为如柱大烛。荧荧一炬,为米河照耀前程。当明灯法师用秘法治愈了卢蝉儿的双眼,蝉儿终于看清柳含月的明炬本性,乃明白世事之艰险,于是离米河飘然而去。

刘统勋、米河等人为了使大清朝的粮仓贡献了毕生精力,名留青史。而他们身边这些曾经是那么才华横溢、足智多谋、飘逸美丽的女子,却一个个淡出人生舞台。她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没有留名,在人生的舞台上也没有留名。她们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泪水和无奈的叹息。

2.历史上的米河存在吗 揭秘天下粮仓米河原型是谁

历史上并没有米河这号人,他是文学中虚构的人物。

可能是剧中的米河的故事的太过于丰富和传奇,让观众萌生了猎奇的心态。 米河,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的一个人物,大陆著名演员王亚楠扮演。

作品将其设定为米汝成之子。 拓展资料: 米河是《天下粮仓》里重要人物之一,仓场侍郎米汝成的儿子。

因其一生心系国家粮仓的安危而名留青史。剧中米河的故事也颇具传奇,一生与三位才华横溢的女子有染,但最终结局都令人叹息。

米河,一位风度翩翩的江南书生,他在三位美丽奇女子的协助下,屡出壮举,并最终成为执掌朝廷机要的重臣,而钟情于他的三位美女却一一随风而逝。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2为参考资料1中附带的参考资料。

1、米河_百度百科 2、《天下粮仓》米河简介 米河原型是谁-武林网。

3.历史上有名的河道

不知楼主想要中国还是外国的? 中国有:长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长江,从高山雪地走来,蜿蜒东去,如势不可挡的滚滚铁流,一路过关夺隘,冲破重重险阻,倾泻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劈开重峦叠嶂的云贵高原,越过丘陵起伏的四川盆地,切穿险峻挺拔的巫山山脉,汇聚到广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奔腾入浩瀚无垠的东海。 长江,中华第一长河,她以博大的胸怀孕育了华夏大地丰富灿烂的文化,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繁衍不息的炎黄儿女,以神奇般的造化之力,造就了众多美不胜收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大动脉,那永不停息的奔流,记载了我们民族的荣辱兴衰,更代表了我们奋斗不止的精神。 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气势磅礴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高耸的昆仑山到浩瀚的太平洋,她经草原、越沙漠,劈开莽莽的黄土高原,滋润丰饶的华北大地,汇聚百川,行程万里,孕育了我们灿烂的文明,也荡涤了我们广阔的胸怀。 历尽沧桑的黄河,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见证。

远古的开创、秦汉的统一、唐代的繁荣、近代的耻辱、百年的奋斗。黄河用她丰美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亿万子孙,用温暖宽广的胸怀孕育了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灿烂的华夏文化。

那永远奔腾向前的激流,记载了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那滔天浊浪前屹立的中流砥柱,更代表了我们民族不屈的精神。

黑龙江 似黑色蛟龙一般蜿蜒奔腾于我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是世界著名的十大巨川之一。在曲折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满、蒙、朝、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一起活跃在黑龙江流域,共同开发和保卫着这肥沃的土地,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神州大地上从南到北的四条大江之一,黑龙江与长江、黄河、珠江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各族人民,以自己所特有的民族习俗和文化,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在古代,黑龙江有浴水、完水、黑水之称。14世纪成书的《辽史》始称黑龙江。

黑龙江所经之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土壤中富含黑色的腐殖质,因而被地表水带入江中,使得江水青黑幽深;世居黑龙江流域的满族,称它为“萨哈连乌拉”,“萨哈连”即黑的意思,“乌拉”意为“江”。黑龙江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水色微黑,状如游龙的这条大河,被冠以黑龙江之名,确实既生动又形象。 黑龙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界河。

它穿越中国、前苏联和蒙古。从海拉尔河河源算起,黑龙江全长4370千米,流域总面积184.3万平方千米;在我国境内的长度为3474千米,流域面积88.7万平方千米。

黑龙江的长度,在我国仅次于长江、黄河而居第三位。年径流总量达2700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珠江,也居全国第三位。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北源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大民共和国东北部的肯特山麓;南源额尔古纳河,其上源又分为三支,其一源于我国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的海拉尔河。

南、北两源在我国漠河以西的洛古村汇流后始称黑龙江。 淮河 横贯我国中原腹地的滔滔淮河,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大河。

它蜿蜒东去,千年流淌,整个流域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经济文化开发较早的地区,孕育、滋养着朴实、勤劳的淮河儿女。 在我国大江大河中位居第六的淮河,其源头不像长江那样扑朔迷离。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典籍《禹贡》上就记载着“导淮自桐柏”。确切地说,她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又称大复峰)。

巍峨挺拔、郁郁葱葱的桐柏山,位于桐柏县城西南。沿着陡峭山路攀上主峰太白顶,有一修建于唐代的古寺,名曰“云台禅寺”。

古寺的北面,有一眼清澈明净的泉井,井内有泉眼三处,虽久旱而不竭。这里,就是千里淮河的源头。

泉水从井旁石壁中沁出,流不多远,又潜入地下,行约半里,再从枯藤缠绕、青苔覆盖的峭岩间流出地面。如此盘来绕去,潜入钻出,逐渐由细流而成小溪,又由无数小溪汇合成小河,直到桐柏县城以西15千米处的小镇固庙,才开始形成河床。

因此,历史上曾把固庙视为淮河之源。 淮河从太白顶起源,潜流入崖,穿谷越滩,迂回曲折地冲出峡谷,开始了它奔腾东流的历程。

一路上,南北两侧山地、丘陵和坡地上的众多河流顺势向淮河汇集。而淮河则以包纳百川、不辞细流的宽广胸怀,接纳众多支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陡涨。

特别是在穿过崇山峡谷、丘陵洼地之后,淮河在安徽正阳关与颍河、(三点水加界)河相会,骤然变为一条宽阔的主干流,形成了“七十二水归正阳”的奇观。 淮河西起桐柏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为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古以来,淮河与秦岭、白龙江的连线就作为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早在《晏子春秋》中就有“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记述,形象地指明了淮河流域作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的特征。

淮河从源头到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洪河口,长382千米,是它的上游。这一段淮河穿行于山地和丘陵之间,具有山溪性。

4.历史上,黄河特大决口有几次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

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

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

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 *** *** 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5.米河镇的名人名事

原名泥河,清道光年间易为米河。

约1676年形成镇区。解放初期,米河老街曾成为荥、广、汜县(区)所在地。

1961年设米河公社。1975年镇区移至两河口。

1984年改乡,1990年设镇。[米河镇工业60年代起步,70年代发展,80年代壮大,铝90年代形成规模并参与国际大循环,已形成以铝及相关产业为支柱,化工、煤炭、机械、印刷、橡胶、陶瓷、轻纺、建筑、耐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新格局。

截止到2003年底米河镇有工业企业307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达20亿元,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有3家,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36家,年产值超500万的企业有43家。鑫旺集团、金驹集团、郑顺氟化工有限公司为巩义市30强企业。

全镇已呈现以第二产业为主,推动第一、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3年,按照市委“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投资拉动、开放带动、环境促动,全镇投入资金4.27亿元,新上项目14个,已有10个建成投产,新增产值1.2亿元,利税1500万元;全镇完成招商引资4个,引进内资3.5亿元,完成出口创汇550万美元;完成企业改制11家,盘活存量资产1亿元;新投入资金1050万元,完成了13家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使生产企业实现了达标排放,通过了环保监测验收;镇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地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

6.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这两条河的水源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季节性暴雨。

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提供的,其余的水来自东非高原湖.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一个源头在海拔2000米的埃塞俄比亚高地。青尼罗河全长680公里,它穿过塔纳湖,然后急转直下,形成一泻千里的水流,这就是非洲著名的第二大瀑布--梯斯塞特瀑布。

呼啸的青尼罗河冲入苏丹平原后与平静的白尼罗河相会,才是大家所熟悉的尼罗河。 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主要流经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因此每年的6—10月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富,河流进入汛期。

正是由于青尼罗河水量的季节变化,导致尼罗河定期泛滥。

7.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桥

卢沟桥、广济桥、五亭桥、赵州桥、安平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五音桥、玉带桥,被称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

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

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广济桥 广济桥新姿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

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

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

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 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五亭桥 五亭桥 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

“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

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

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

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安平桥 安平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十字桥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

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

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

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

因行人过往能避风。

8.历史上黄河泛滥的记载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黄河像一把铡刀,不断在这一大片地理扇面上来回蹂躏拉锯。

1.黄河泛滥-大禹治水。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2.春秋战国,堤防由围护一区一地变为沿江河的防御,战国时黄河下游两岸有了系统堤防,堤防成为防洪主要手段。当时黄河两岸堤距宽达50km,仍以限制泛滥为主。以后于大堤临水一面增筑双重或多重堤防,以垦殖肥沃滩地,河身日益狭窄,堤防成为侵占河道手段。秦统一六国,曾调整堤防,主要对象是这一类的“曲防”。

3.北宋防洪记载较多,除黄河下游大量修防外,海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出现了堤防。北宋初,黄河下游有修遥堤和旁道分流两种意见。实际经常分流的只有汴渠一路。黄河、汴渠每年修防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冬春备料修缮,调丁夫常达10万以上。夏秋防汛规模也不小。把堤防按险要程度分为两类六等。

4.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5.1855年,开封因为在历史上因黄河泛滥和决口,多次导致开封城被黄河水淹没,地下叠埋有六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3616233座古城遗址,这六座古城自上而下分别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金朝的汴京城,明朝的开封城和清朝开封城。现在河道比市区高十多米,已成悬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禹治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