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现在所说的旧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并不一样。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但是不论是哪一种体例,其根基,都是从绝句中来的。
绝句有四个句型: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C 平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句型中,平平仄仄平这一个句型最要注意。因为近体诗中一向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但是,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中(它的七言句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一三五不论的话,也就是说,句式变成了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诗中术语为:“犯孤平”,是作律诗的大忌。
二是:“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第三个字也应当论。如果不论,最后三个字都变成了平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平平”,这叫“三平调”。“三平调”是古风的特色,对律诗来说,被认为是比较大的毛病,应当避免。
二、五绝和五律
四个句型组合起来就是五绝。它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组合,这样就构成了五绝的四种平仄格式。但是不论哪一种格式,第一联末句第二个字的平仄,一定要和第二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否则就叫做失黏,是做律诗的大忌。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至于五律,它比五绝正好多了一半的句子。但是只要掌握了五绝的格式,五律的格式就不用去硬记了,它不过是按组成五绝的那种方法,再在下面接上另一首五绝而已。
如:一首五律的前两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按照不可失黏的原则,末句“平平仄仄平”应接的是“平平平仄仄”,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地知道,这首五律的后两联句式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七绝与七律
七绝也分为四种格式,都是从绝句格式中衍生出来的。
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一格式,在每句前面加上两个与原句前两字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了七绝:“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格式由来,与五律相同,只要不失粘即可。
以喵喵2001的一首七律为例:
春暮 笔有倦意
窗外灯华入眼茫,炊烟犹是旧时香;
低眉不寤诗心老,敛手难堪冷雨长。
叹笔端无新意兴,怅生涯有旧行囊;
文章好向深山弃,免辱人间作稗糠。
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除去每句首两字,余下的,还是绝句的那四第种平仄格式。
这里再这里补充说明一些律诗的基本知识。律诗分为八句,分为四联。第一联叫首联,二联为颔联,三联为颈联,四联为尾联。而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叫对句。上句与下句的平仄关系,叫做“对”,前联和后联的平仄关系,叫做“黏”。
律诗的平仄是由第一句决定的。即便是排律,长达数百联,它每一联的平仄,也都可以根据第一联推断出来。而失对失黏的情况,在律诗中是被视为诗病的。古人诗中有一些,但非常少见,也常为论者所诟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律诗中的排律是怎样的
排律,即十句以上的律诗,亦称长律,由律诗扩展而成,短者仅十句,长者可达三百多句。排律之“排”,即排比之意。排律依照律诗的黏对规则、运用对仗的形式,根据诗的内容一联一联排比而成。如宋代王禹偁的《谪居感事》竟然长达一百六十韵凡三百二十句。排律限用平水韵,不论篇幅多长,都要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诗...
格律诗中的排律,格式是如何安排的?
首先,排律是近体诗,那么和绝句、律诗一样是要遵守平仄关系的,要遵守“对”、“黏”的句子关系,绝句四句,都经常有人晕头转向的出律,何况排律那么长的篇幅?要在篇幅超长的情况下保持平仄对应关系,这是第一点难处。押韵 第二点,押韵。因为是近体诗,所以只能押平声韵,并且一韵到底。那么就必须对...
排律的平仄格律
排律的平仄格律如下:排律是一种律诗,要求律句排成一联,共十句以上。排律的平仄格律如下: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律诗中什么叫排律
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古诗当中的格律体是什么 格律体有严格的规则。律句内要平仄交替,出对句要平仄相对,下上句要平仄相粘,律诗还要求中二联对仗,...
律诗中的排律是怎样的
2、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刘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
格律诗超过几句为排律
格律诗超过八句称为排律,排律是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之“排律”。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上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
古诗词排律规则
排律,属于律诗的一种,其规则与普通律诗基本相同,包括平起、仄起;入韵与不入韵等。掌握了一般的律诗规则后,写排律时只需在尾联之前再加联,联数不定,不一定是4或8的倍数。增加的每联需对仗,称为扇对,也有隔句对。各句的平仄需遵守粘对的格式。排律的结构相对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增加联...
跪求 律诗 详细的作诗规则
律诗源于南北朝,兴于盛唐,因其严格遵循格律而得名,与古体诗有显著区别。律诗有严格的字句规定,分为五律和七律,排律则有五排和七排之分。律诗的平仄要求严格,是区分其与古体诗的关键。五言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分别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律诗的格式则在五言...
律诗的格律要求
2、字数:律诗通常每首都有特定的字数,例如五言律诗每句5个字,七言律诗每句7个字。但有时也有例外,如排律能长达数百句。3、声韵: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是五言、七言句。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4、对仗:律诗要求对仗工整,即诗句中要有相...
古诗词排律规则是什么
排律通常为五言形式,七言排律较为罕见。五言排律源自汉魏六朝时期的五言古诗,是其演变的结果。此外,排律中还有一种名为试帖诗的特殊形式,通常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前缀“赋得”二字,用于科举考试,也被称为“赋得体”。排律在格律上要求极为严格,不仅每联都需对仗,句法韵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