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社会概略的创作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20世纪30年代,国内政治局势虽处于一个内忧外患时期,但在学术上,则是各种学术新思潮纷呈,中国“社会史大论战”正处于热闹非凡之时。当时的社会史论战主要集中在30年代前半期,最初以1931年4月创刊于上海的《读书杂志》(王礼锡任主编)为中心阵地,论战的主题“不出乎三点:(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什么?中国曾否出现过这样的时代?(二)中国有没有奴隶社会,中国奴隶社会与希腊罗马社会是否完全相同?(三)中国封建社会有什么特性,封建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没落是怎样?”而中心论题“主要是围绕着中国历史上存在不存在一个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进行”。
1933年9月,《读书杂志》出了四辑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专号后停刊。1934年12月1日,“陶希圣先生创办中国社会史专刊《食货》半月刊,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史论战的余绪。”这时的陶希圣先生已经明确主张“秦汉奴隶制”,他认为中国“氏族社会分解而转变为奴隶社会,中古社会分解而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受到陶希圣的影响,戴振辉、曾謇、傅安华、丁道谦等人在《食货》半月刊上先后发表文章,站在“有奴论”的立场上,相继论证了“西周两汉奴隶制”、“西周奴隶制”、“东汉是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一个转型期”、“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由之路”等问题。持续期的社会史论战主要以《食货》、《中国经济》和《文化批判》等杂志为中心阵地展开。马列主义史学者吕振羽、翦伯赞、邓拓、何干之相继参与论战,支持郭沫若的观点,共同主张中国存在奴隶社会说(即有奴论)。而民生派干将刘兴唐、李立中以及无派学者王瑛、王斐荪等人相继撰文,反驳“有奴论”。在“奴隶社会”有无的问题上,学术界过去多将食货派领袖陶希圣视为“有奴论”领袖郭沫若的对立面,事实上,陶希圣先生早年虽然认为中国没有奴隶社会,但在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中,他一改过去之见,认同中国历史存在“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说”。所以在当时的社会史论战中,陶希圣是被当作肯定奴隶社会存在论的学者来对待的。食货派成员傅安华曾说过:“主张秦汉是奴隶社会的最早一人,是陶希圣先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社会史论战中有关中国封建社会性质、封建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没落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通用性等问题上,陶希圣的社会史观与郭沫若的唯物史观为对立面,两者争论不休。
当时作为“食货派”成员之一的黄现璠的社会史观,可说大多与师友陶希圣同符合契。他之所以没有加入“社会史大论战”,主要原因还是何干之所总结的“中国社会史的论争,远在一九三二、三三年那两年之中,争论的范围很大,上下古今,什么都谈,参加的人也很多,各种人等都有。可惜各位参战的朋友,对于历史方法论的了解,大多数在水平线之下。结果,问题往往不能好好的提出来,问题提了出来,又不能好好的讨论下去,常常陷于混乱的状态中。更可惜的是论争的态度不好,有些参战的人,不一定很热心的去探求真理,往往只闹意气,争高下,彼此有错,都不肯承认,人家有错,就大张其词,大加抨击。”张广志教授同样认为“这一阶段论战的突出特点是:政治色彩浓烈,个别论著外,不少论战作品学术含量不是很高,表明论战的参加者们大都是在理论和材料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上阵的。不久,煞是热闹的论战之渐趋沉寂、收场,也并不是学理上的是非已被明辨的结果,而是在作为论战发源地的前苏联那里,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那场政治斗争已以斯大林的最终胜出而见分晓之使然。”
加上当时论战双方,无论奴隶社会肯定论还是否定论的干将,几乎没有一位受过专业史学教育,即非历史学毕业的专业史学者(包括陶希圣和郭沫若)。他们论述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时,显然缺乏科学严谨的史学理论和方法,难免以论代史和论述前后自相矛盾之弊。这从王宜昌对陶希圣“不承认历史科学的世界性,甚至不承认历史有科学,而只能有玄学的各种史学”的观点展开批判的主张中可见一斑。而论战处于高潮时期,黄现璠正在北师大研究院师从陈垣、钱玄同深造考据学和音韵学,加之他撰著的《中国通史纲要》三册陆续出版,又另有编著的《高中外国史》两册(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8月)和日文译著《元代农民之生活——附奴隶考》(北平蓓蕾学社,1934年1月)一册已经出版。作为专业史学者,黄现璠自然不屑加入这种论战。尽管如此,从黄现璠于1934年8月发表的长篇论文《唐代之贱民阶级》(《师大月刊》第13期)中,仍然可见他与师友陶希圣的封建社会史观大同小异。陶希圣于《唐代社会概略》“序”中所言:“民国二十年,我在师范大学史学系讲中国社会史,这时,常和我讨论的一人就是本书编者黄现璠先生。”表明黄现璠撰著此书实与食货派领袖陶希圣时常讨论社会史关系密切,黄先生与陶先生虽是同年出身。因黄先生家贫,读书较晚。陶先生也许同黄先生有缘分,成了黄现璠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另外,黄现璠、陶希圣合撰过一篇论文,名为《北宋亡后北方的义军》,发表于《食货半月刊》第3卷第5期,1936年2月。在此食货半月刊中,主编陶希圣先生写有一小段编者的话,说:“黄现璠先生是在师大研究院受陈援庵(陈垣)先生指导的苦读苦作的研究生……”。这些说明陶希圣与黄现璠既是师生,又是学友,属师友关系。陶希圣被誉为“ 新生命派”(又称“食货派”)领袖,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大师之一。黄现璠常与之切磋学问,自然深受其益,在民国二十年,他便开始了着手“社会史”研究新课题的开掘,尝试突破以往王朝兴替政治史的话语体系。他首先将当时仍“无人问律”的下层劳动阶级作为了开风气之先的研究新课题,相继发表了《元代之农民生活》、《元代之奴隶生活》(两文分别刊于1932年4、5月《社会杂志》第一、二期)、《唐代之贱民阶级》(《师大月刊》第十三期,1934年8月)、《元代被压迫阶级之汉南人》等文;同时译有《元代农民之生活》(日文版,北平蓓蕾学社,1934年1月初版)一册。 黄现璠所著《唐代社会概略》,正是诞生在这种学术背景之下。同时,它还是“新史学”于社会生活和社会构造研究实践课题的先声之作。 《唐代社会概略》于在1936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因出版后发响良好,很快脱销,翌年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又予以了再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