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演变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4

枢密院作为唐朝初期设立的一个机构,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宗时期,但真正形成并获得较大权力是在五代时期。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到,唐中叶后枢密院由宦官掌管,直到朱温诛杀宦官,启用朝臣蒋玄晖,枢密院的权力才开始向文官转移。朱温篡位后,枢密院改名为崇敬院,其职能逐渐脱离宦官控制,转而成为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决策媒介。


权力的起伏波动体现在后唐时期,郭崇韬和安重诲等武将担任枢密使,枢密院的权力一度超过宰相。然而,后晋时期,桑维翰和李崧担任宰相兼枢密使,枢密权势有所下降,甚至因宦官的干预而被废止。郭威任枢密使时,枢密院权力再次达到高峰,但北宋建立后,为防止藩镇割据,枢密院的权力被削弱,成为纯粹的军事机构。


枢密院权力的演变反映了五代军阀割据和武人当政的历史背景。唐末的藩镇割据使得武力决定权力,当枢密使与武力结合时,权力便会膨胀。制度的变迁往往受制于皇权与宠臣的权力斗争,如宦官政治和武官政治,北宋时期通过文武分治,枢密院的地位下降,成为副相性质的机构。


总的来说,枢密院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人治与法治、皇权与权臣力量的交织影响。制度的初衷可能美好,但实际效果往往与初衷相悖,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得到了体现。唐初的枢密院与宋代的庞大机构变迁,就是这一特点的例证。




扩展资料

枢密院,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主要掌管军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辽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及汉人枢密院(掌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清废。在近现代君主制国家中,也设有枢密院作为君主的顾问机构,如日本的枢密院、英国的女王陛下枢密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