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往何处去——我读《人性的枷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人性的枷锁》,赶在暑假结束前看完了。看完后丢在一边,纠结要不要写书评,因为这本书值得写的地方太多了,每个人物都值得探讨,各种描写都值得赏析,每段议论都值得深思。真不知从何说起。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还是不如从主人公菲利普的成长历程来谈谈我的感受吧。

        菲利普是个跛脚,从小父母双亡,被寄养在伯父家里。身为牧师的伯父,自私冷漠而且虚伪,从不关心菲利普,只注重自己的感受。菲利普在特坎伯雷中学就读,因为残疾被同伴嘲笑和打骂,受尽屈辱。这样的经历让少年时期的菲利普活在痛苦之中,自卑而无助,形成了菲利普敏感孤僻的性格。幸好菲利普热爱阅读,阅读能使人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菲利普读了不少哲学书,善于观察,爱思考,常常反思自己。

        因为跛脚,他首先寄希望于上帝,但是上帝并没有因为他每天睡前虔诚的祈祷而让他的脚变得正常。他终于明白,上帝根本就不存在。对跛脚的过分关注让菲利普形成了自卑情结,也让自己变得叛逆。他看到当地几个牧师可耻堕落的行为,非常憎恨牧师这个职业,不愿当一名牧师,决定去德国海德堡学习。之后入伦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学徒,一年后因实在无法培养起兴趣,又放弃这份工作,转去巴黎学画画。绘画的两年时光,菲利普结识了一群穷困潦倒的朋友,目睹几个同伴的悲惨经历,了解了巴黎绘画艺术各种流派和之间的争议,他对自己是不是能在艺术上有所发展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最后他终于痛苦地认识到自己这一次的选择仍然是错误的。

        几个月后他进入伦敦一家医学院,想成为一名医生。在这里,遇到了他的灾星——米尔德里德。因为孤独,因为不甘被这位叫米尔德里德的餐馆女招待漠视,他追求她,尽管她俗气、狂妄、一点也不爱他并且利用他,菲利普也毫不在乎,疯狂地爱上她,即使被她将自己的尊严踩在脚下,甚至为了她挥霍自己屈指可数的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他也不管不顾。读这一段的时候,我真是哀其不幸恨其不争!结果米尔德里德跟着一个有妇之夫走了,被抛弃后回来找他,他仍然可以接受!照顾怀孕的她,一点也不排斥她生下别人的孩子,还对这个孩子十分喜爱。可是米尔德里德跟他的朋友格雷菲斯相爱了!他出钱给他们旅游!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一种自虐啊!菲利普也许是太想证明自己了吧?或者想知道人性到底可以恶到什么份上?米尔德里德再一次消失,菲利普竟然在一次夜归中发现了当妓女谋生的她!竟然还是将她带到了自己的家里养着她和她的孩子!但是他已经不爱她了,不过是同情她尽量想让她过上正常的日子。然而本性难移,懒惰虚荣自大的米尔德里德无论怎么引诱菲利普都无法得到菲利普的爱时,她愤怒地将菲利普的房间打砸一空再扬长而去!而菲利普呢?已经因为炒股失利变得一贫如洗,沦落到露宿街头三餐不继。曾经是菲利普病人的阿瑟尼帮助了他,成为店员获得微薄的薪水,这时的菲利普深切地体会到贫穷的可怕,身心饱受折磨,幸好穷困的阿瑟尼一家给了他温暖。这时,伯父去世,他得到遗产,继续学业,四年后获得医学文凭成为一名全科医生。最后他得到了阿瑟尼女儿真诚而朴实的爱情,未来美好的生活在他眼前展开……

      菲利普无疑是不幸的,孤儿、跛脚、寄人篱下、被人殴打辱骂,因而他愤世嫉俗,阴郁孤独,渴望爱与关怀。但是菲利普本性是善良的。他总在心里观察别人、评判别人,也常常鄙视别人,但是他也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不管对谁,都很尊重,说话彬彬有礼。比如对普莱特这样一个孤僻傲气不修边幅说话粗鲁还恶意中伤他人的画室同学,菲利普都能做到忍住内心的厌恶平和对待甚至邀请她共进午餐。能让普赖特爱上他,自杀前唯一信任的是他,证明菲利普比较有同情心的,而他确实看到普赖特后心情复杂,也很自责。米尔德里德对他如此残忍,他都做不到对米尔德里德绝情。所以如果因为菲利普在极度贫穷中希望伯父早点死得以继承财产这一点就觉得菲利普无情无义内心阴暗邪恶,我是不认同的。

      小说名为《人性的枷锁》,或者作者认为贫穷就是一道枷锁,让人变得失去理智吧?谁能否认在某个特别的时候不会产生一些邪恶的想法呢?毛姆不过是在真实地表达人性的复杂性罢了。这让我想起柴进写的《看见》一书中提到的虐猫事件。虐猫视频播出后虐猫的女孩被千夫所指,柴进和她的同伴历尽千辛万苦找到本人采访后知道视频制作后的原因——缺钱会让一个人变得小气、刻薄,失去理性,丧失道德底线。由此我们能感觉到毛姆辛辣的讽刺里也有一定的悲悯,这些底层的知识分子、酒店服务员、写低俗小说的作家,潦倒落魄、性格扭曲,有时候他们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站在各人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状态及认知水平,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完全否定菲利普。

有意思的是,菲利普认为基督教是虚伪而丑陋的,他却不知道,他的做法已经接近了上帝:把诗人朋友克朗肖从阴暗脏乱闷热的地方接到自己的寓所,把最大的房间让给克朗肖住,临终的病人温暖与尊严;出资安葬了普莱特和克朗肖;把背叛自己的米尔德里德和她的孩子接过来一起生活却不求回报;真诚地对待来就诊的每一个病人(这些病人大多都很穷),按书上说的就是——菲利普与其他医生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对病人只是单纯的爱,不摆架子、温和可亲。这样的菲利普是有着极强的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感觉他所逃避的,正是他所追求的。他的灵魂里,不也闪着神性的光辉么?他其实就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啊!

        这本小说可以看作是一个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与曲折的心路历程。菲利普的童年创伤、经历的一切磨难,都可看做成长路上的一次次历练,他学习德语、学会计、学绘画、学医,看似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其实遵循的仍然是别人用语言和文字灌输给他的观点。只是他的残疾使他拥有了自省的力量,通过自省不断使自己强大起来,最后他终于接纳了自己,也明白画家朋友送给他的地毯的含义:一个用生命的苦痛与喜悦织就的地毯,幸福和痛苦一样,都不重要,二者都只是为了让他的人生图案更加丰富。

        当一切释然后菲利普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宁静。这个时候爱情翩然降临。萨利,这个温柔沉稳和善体贴勤劳的女孩,带给菲利普爱与依赖感。他放弃了去西班牙旅行的计划,决定留下来和萨利结婚。“委身于庸常的幸福似乎就等于接受了自己的失败,可这样的失败却胜过千千万万种成功。”

        枷锁,自己套上的和别人强加在身上的枷锁,都是些怎样的枷锁呢?是这人类的七宗罪吧: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菲利普的成长历程,就是接受考验,一一突破这些枷锁的历程。

        菲利普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小说最后有大段大段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与尼采的观点是极为相似的。那就是人生本无意义。“既然人生没有意义,世界也就失去了它的残酷。不管他做了什么还是没做什么都不重要。失败无足轻重,成功也毫无意义。人如蝼蚁,只是短暂地栖居在地区表面,他又只是最无足轻重的一个;然而他又是无所不能的,因为他已从一片混沌之中苦苦参透了人生的虚无。”参透这些后,菲利普理解了他遇见的所有人,感受到了一种“对世人圣洁的怜悯之情”,并浮现出耶稣临死前说的那句话: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不是圣徒的心理又是什么呢?

        小说内容包容万象,实在难以穷尽其中妙处,就此搁笔。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