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礼貌,是发自心底的善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芳香悦读 027】  2019/02/23 星期六  荐书蜜友:左手里的春天

文│ 茗荷            来源│ 张德芬空间

我们从小被教“懂礼貌”,可是“懂礼貌”的标准是什么呢?

                                         01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不讲礼貌”的标签

记得我小时候,也经常会被大人要求向这样那样的叔叔阿姨问好,当然,因为我那时比较乖巧,也都是配合的。

但有了孩子后,老一辈这样要求我的孩子时,我却经常感到反感和排斥。因为我发现, 我的孩子一旦不配合,就会被他们评价为“不懂礼貌”。

我曾经思考过为什么一旦有这种场景出现,我内心的反感之情就自动地升起来。后来发现,这种带有半强迫性质的“指令”深深地勾起了我童年时候的不良感受。

虽然小时候的我善于体察父母的情绪,很好地做了配合,并被大人们表扬“有礼貌”,但我的内心感觉并不舒服,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当类似的情景出现的时候,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感觉又被翻了出来。

加上做了母亲之后,对于孩子的情绪了如指掌, 知道他跟我一样,在这种场景下面对不那么熟悉的人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我还会觉得,他比我勇敢多了,起码敢于忠实自己的感受。

了解到了这些,我就不再逼迫孩子去打招呼了。

                                         02

           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

大人们经常让孩子们讨厌的地方在于:

你还是小孩子,你什么都不懂!

你还是小孩子,你哪里来的自尊心?

你还是小孩子,你要听我的!

……

在这些观念的主导下,刚刚见面的陌生人,孩子会被要求打招呼, 甚至有时候,对方不管跟孩子熟不熟,还会去摸小孩子的头,捏孩子的脸。

但是,我们常常容易忽视的一点是,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他的感受,他的情感链接,需要适宜的时间和事件。

不够熟悉的人见面,孩子会有一个观察和接受的过程,很多孩子无法做到迅速适应成人世界的“礼貌”规则,他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是谁?”“他来干什么”“他身上有好吃的吗?”“他凶不凶”等一系列心理判断过程,然后再决定他的接受度。

但有时候,尽管孩子并不主动和人打招呼,但他自身要与眼前这个人发生互动, 如果对方有他需要的东西,或者可以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时,孩子会非常自然地跟对方打招呼,并发出请求。

比如,我家孩子看起来比较可爱,所以在电梯里,总有并不熟悉的人跟他说话,但大家跟他打招呼的方式非常不一样。

有的邻居在并不熟络的情况下,过来捏一下他的脸,摸摸他的头,他就表现得极度厌恶,甚至想反击回去;有的邻居,看见他拿的书,背的书包,会故意表现出很好奇的样子,孩子就会一改平日不搭理的态度,认真而有趣地跟邻居互动。

孩子不愿意跟不熟悉的人做形式上的互动,是非常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也是真实意愿的展现。

                                         03

               强迫孩子讲礼貌,可能适得其反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不打招呼的行为发生之后,为了面子迅速给孩子贴上“不懂事”、“不礼貌”等标签,强迫孩子去打招呼。

强迫孩子讲礼貌,对于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来说,可能适得其反。

因为这样做, 会增强孩子的羞愧感和标签感。

当一个孩子未能迎合父母“我有一个讲礼貌的孩子”、“我的孩子很有教养”的需求,就遭受到指责和批评。孩子会感到羞愧,久而久之,会给自己贴上“不讲礼貌”的标签。

即便是他想突破自己去表现得彬彬有礼,都不再自然,索性就安安静静地迎合父母“我的孩子不懂礼貌”这个评价。

其次, 还会让孩子有不被尊重的感觉。

霍夫曼斯塔尔说:“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父母想让孩子像大人般讲礼貌,首先得尊重孩子,这也是最起码的礼貌。

不能一味要求孩子笑面迎人,而自己对孩子不礼貌的行为却凶神恶煞的。这样做的结果,会让礼貌停留于形式,并让孩子有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更何况,成人世界里的那些基本礼貌,孩子长大之后自然能会。 过早地要求他按照成人世界的方式来行事,往往适得其反,引起逆反心理。

                                         04

                   真正的礼貌,从不流于形式

我们要求孩子讲礼貌,除了我们自己有面子上的需求,可能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够适应人际交往准则,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但可能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的是,礼貌并不仅仅等同于形式上的嘘寒问暖,周到客气, 决定人际关系质量的,更在于交往当中透露出来的尊重、同理心、界限感等等。

麦子最近相亲认识了一个人,给她印象特别好,对方有很好的学历背景,举手投足都显得彬彬有礼,对她也很绅士,但是麦子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来,就一直在见面交往。

后来有一天,麦子和他一起出去吃饭,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泼洒在他的衣服上,服务员吓得赶紧一边赔不是一边帮他擦脏东西,麦子一直在说“算了”,可他不依不饶,叫来了店长,投诉服务员业务水平不专业,虽然全程有理有据,但麦子突然觉得他的那种礼貌实在是虚伪至极。

脱离了情感的礼貌,只是一种冷冰冰的完美形式。 真正的礼貌,从来不限于形式上的嘘寒问暖,客气周到;而是一种同理心和情感上的链接,让对方感到舒适和适宜,既不过分热情,又透着友好之心。

我的奶奶出身在大户人家,在女子普遍没机会受教育的年代里,读了女子师范,琴棋书画都略懂一二,也算是那个年代的才女了。

然而,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恰恰是她的礼貌。她走路的时候,如果碰到一个石头摔了跤,都会捡起来搬到旁边去,我曾经不解地问她,她说,“这样,别的人就不会摔跤了。”

奶奶过世多年,这种场景仍然留在我的心中。很多年来,我们家人都保留了这个习惯。

真正的礼貌,永远不是空洞的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是一份发自心底的善意。

与其胁迫孩子去讲礼貌,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不如尊重孩子的做法,以爱为出发点,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