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 郑板桥 文言文翻译

原文】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

长:擅长。

室:家。

案:桌子。

辄:就。

至:至于。

值:遇到。

活:使……活。

【译文】

郑燮,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2. 郑板桥好学(文言文)

《郑板桥好学》,又名《板桥诵书》、《板桥善诵》、《板桥好学》等。

原文: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译文: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和别人大不一样的地方,(板桥)渐渐长大了。

虽然长得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

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

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

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3. 求关于郑板桥的一篇古文的翻译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南兴化人。

乾隆元年中进士,曾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政治名声不错。

在他任职的十二年中,监狱里很多次都没有一个犯人。

后来因为县里闹饥荒,郑板桥向朝廷要求发放赈灾粮款,却得罪了上级大官,于是他告病还乡。

离任的那一天,老百姓都哭着挽留他,每家都画他的画像来祭拜。(太夸张了吧!)

郑板桥为人磊落洒脱,性格孤傲。(出淤泥而不染)

他擅长画兰花和竹子,他画兰花的叶子用焦墨,用草书中竖长撇的方法;他画的竹神似苏东坡,多的时候不乱,少的时候也不会让人觉得太空,完全不同于当时的习惯画法,又好看又挺拔,独一无二。

郑板桥的书法也很有特色,结合了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字体的风韵,圆润饱满,古风灵秀;尤其是他的楷书,特别好,只是作品不多。

郑板桥诗的风格接近于白居易和陆游,特别是几篇缅怀古代的,激昂慷慨。

他的词也比较有特色。

在当时有「郑虔三绝」之称。

他的著作有《板桥诗钞》,市面上流通的有手工抄写和刊印的。

《板桥诗钞》后面附带几篇家信,感情真挚,语言诚恳,很感人。

好辛苦,完全原创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