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藩镇割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唐玄宗时期,为应对边疆的复杂形势,在边境设立了节度使。后来,节度使逐渐掌握了地方的军政大权,遂引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为安置安史降将设立了河朔三镇。为了制约河朔三镇,朝廷有设立了一系列藩镇。在晚唐时期,朝廷与藩镇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较量,发生了四镇之乱、泾原兵变、元和中兴等历史事件。最终,节度使朱温废梁建唐,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但是,藩镇割据的局面仍然存在,只是有些节度使自立为帝。北宋统一全国之后,藩镇割据局面才算正式结束。

唐朝藩镇共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河朔型藩镇,这类藩镇长期与中央对抗,是为叛镇;第二类是中原型藩镇,这类藩镇的设立既是为了制约河朔型藩镇,也是为了保障东南财赋向中央的运输,为屏障型藩镇;第三类是边疆型藩镇,这类藩镇的设立是为了应对边疆的局势,为军事型藩镇;第四类是东南型藩镇,这类藩镇是为了转运财赋而设,为财赋型藩镇。与第一类藩镇相比,后三类藩镇与中央关系相对融洽,但有时也会兵戎相见。四类藩镇与中央之间合纵连横,使得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使得藩镇割据的局面维持了百余年之久。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中央的原因,另一个是藩镇的原因。

从中央朝廷的角度来说,中央无法剿灭藩镇。在政治上,中央缺乏强大的政治力量及适宜的政治策略。安史之乱后,中央处置失当,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对于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虽然有所行动,但始终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另外,中央政府出现了南衙北司之争和朋党之争,使得中枢内部纷争不断,对外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在经济上,财政的拮据致使军费缺乏,无力支撑统一战争。募兵制实施之后,军队开支呈现出地方化趋势。晚唐时期,中央朝廷对东南财赋过于依赖,虽实行了榷盐法、通漕运、设巡远、常平法、两税法等一系列财政改革,但仍难以筹集到浩大的军费。在军事上,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决定了藩镇难以平定。募兵制改变了军事格局,中央虽有打击藩镇的军事行动,但难以将其彻底消灭。因此,中央难以通过军事手段完成统一。

从地方藩镇的角度来说,藩镇也无法推翻中央。第一,藩镇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藩镇间的合纵连横虽然使得中央束手无策,但对于藩镇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制约。这种关系使得藩镇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使得藩镇难以推翻中央。第二,牙兵对于藩镇将帅的制约。节度使对中央政府构成了威胁,而藩镇牙兵也对节度使构成了威胁。牙兵一方面随将帅出征,另一方面其也是地方力量的代表。对于牙兵来说,变换主帅,如同儿戏。这导致了藩镇内部难以形成推翻中央的合力。第三,藩镇在政治态度上并不否认中央。藩镇虽然在实际行动上对抗中央,但是在表面上仍尊奉中央的正统地位。双方维持了这种政治默契,避免了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势不两立的局面。

唐朝末期,黄巢起义爆发,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唐末虽有藩镇,但平衡却难以为继。唐朝灭亡后,藩镇自立为帝的现象层出不穷,逐渐变为王朝政权。与此同时,藩镇也开始受到中央政府的打压。经过五代和北宋的整顿,藩镇割据才落下了帷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