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杂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1. 求文言文《杂诗(四)》的原文

你指的谁的?杂诗太多了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其六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 其七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发早已白。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颠。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其十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其十一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其十二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年始叁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精气,粲然有心理。 【曹植·杂诗七首】 其一 高台多悲风。

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

江湖逈且深。 方舟安可极。

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

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

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

翩翩伤我心。 其二 转蓬离本根。

飘飖随长风。何意回飚举。

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

天路安可穷。类此游客子。

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

薇藿常不充。去去莫复道。

沉忧令人老。 其三 西北有织妇。

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

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

悲啸入青云。妾身守空闺。

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

今已历九春。飞鸟遶树翔。

噭噭鸣索羣。 愿为南流景。

驰光见我君。 其四 南国有佳人。

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

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

谁为发皓齿。俛仰岁将暮。

荣曜难久恃。 其五 仆夫早严驾。

吾将远行游。远游欲何之。

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

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

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

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

甘心赴国忧。 其六 飞观百余尺。

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

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

小人偷自闲。国雠亮不塞。

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

思欲赴太山。弦急悲声发。

聆我慷慨言。 其七 揽衣出中闺。

逍遥步两楹。闲房何寂寞。

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

百鸟翩南征。春思安可忘。

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

妾身单且茕。欢会难再遇。

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

君岂若平生。寄松为女萝。

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

朝夕不堕倾。倘终顾盻恩。

永副我中情。

2. 《已亥杂诗》的古文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3. 《杂诗》译文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⑴君:对对方的尊称,您。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⑵应知:知道,了解。

⑶来日:来的时候。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⑷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4. 杂诗 王维 全文翻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1)著花未:开花没有。

【译诗】

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事,请告诉我,你来时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守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5. 翻译杂诗12首 其二

白日沦西阿①,素月出东岭②。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③。风来入房户④,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 不眠知夕永⑤。欲言无予和⑥,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⑦。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⑧。

【注释】

①沦:沈。阿:山岭。西阿:西山。 ②素月:白月。 ③万里辉:指月光。荡荡:广阔的样子。景:同影,指月轮。这两句是说万里光辉,高空清影。 ④房户:房门。这句和下句是说风吹入户,枕席生凉。 ⑤时易:季节变化。夕永:夜长。这两句是说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⑥无予和:没有人和我对答。和,去声。这句和下句是说想倾吐隐衷,却无人和我谈论,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⑦日月:光阴。骋:伸、展。这两句是说光阴弃人而去,我虽有志向,却得不到申展。 ⑧此:指有志不得申展这件事。终晓:彻夜,直到天明。这两句是说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

【赏析】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青的。《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荡荡者,广大貌。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廓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朴素淡。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虽然境界相似,风格则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换不得“素月”。“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和念去声,此指交谈。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约即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诗长不具引),风味不同。“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本题第五首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饮酒》第十六首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之一字,骋之一字,皆极具力度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结苍凉无尽。

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呈露。有志未骋之悲慨,亦是心灵中之一境界。所以诗的全幅境界,自然融为一境。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其陶冶人类心灵,感召、激励人类心灵之意义,乃是长青的,不会过时的。渊明此诗深受古往今来众多读者之喜爱,根源即在于此。

6. 己亥杂诗的原文和翻译

浩荡离愁白日斜(现在读xiá)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5.护:保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程和命运【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