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室宰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1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仅次于国君,主要负责协助君主处理国家政务。起始于夏商时期的巫史和西周春秋的公卿制度,宰相的名称和职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初的宰相源自君主的家臣,"宰"象征君主的总管家,"相"则是辅助之意。例如,《韩非子_显学篇》中提到,明主的官员中,宰相往往从地方州部或基层选拔。楚国的"令尹"、齐国与秦国的"相"、宋国的"大尹"以及吴国的"太宰",都是宰相官职的早期形态。管仲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宰相,辅助齐桓公建立了霸业。


秦朝统一后,宰相的官方名称改为"丞相",并在汉武帝时期,宰相的权力逐渐转移至尚书台,其长官尚书令或中书令,起初为皇帝私人府邸的文书管理官。东汉末年,权臣如董卓和曹操的职位虽称丞相或相国,但实权超越了皇帝。


魏晋时期,尚书台地位提升,成为中央决策机构,尚书台和中书省的长官皆为宰相。中书省因接近皇帝,地位尤为重要,被称为"凤凰池"或"凤池"。三省制的形成,使宰相的权力分散到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的长官中。


隋唐时期,宰相名称有所变化,如中书令、尚书令等,而尚书令因李世民的任职历史,唐代仅尚书省的左右仆射称宰相。宋代增设枢密院,枢密使与宰相合称"宰执",枢密院成为最高军事机关。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其中首席大学士即为实际的宰相,称为"辅臣"。


清朝初期,尽管沿用明制,但"南书房行走"和"军机大臣"才真正履行宰相的职责。然而,由于君主专制的本质,宰相职位频繁变动,无固定职务、名称和人数,反映了君主对权力平衡的追求和对宰相潜在威胁的警惕。




扩展资料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琳字孔璋,素有才名;灵帝时为主簿,因谏何进不听,复遭董卓之乱,避难冀州,绍用为~。——《三国演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