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在工业界处于什么水平?如何获取放飞证?有多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8
全国第70周年的庆典令人振奋,世界再次见证了中国力量的崛起。众多先进武器亮相,东风系列导弹引人注目,运-20运输机、歼-20战斗机等均受到赞誉。然而,在庆祝之余,我们也应冷静思考自身的短板,其中之一便是航空发动机。尽管我们有“太行”“涡扇”等系列发动机,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不容忽视。
为何我们能在困难时期研发出原子弹,现在却难以开发出世界级的航空发动机?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其复杂性代表了工业技术的巅峰。它不仅仅是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涉及到材料、制造、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体现。此外,发动机的研发需要长期、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且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效。
以美国的F-22战斗机为例,其配备的F119发动机从1985年开始研发,到1999年基本定型,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耗时之长、投入之大可见一斑。同样,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也是经过多年的研发才投入使用。
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风险高、投资大,回报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如,通用电气和普惠公司联合研发F-35战斗机的F135发动机,耗资超过30亿美元,最终才取得成功。
在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同样面临诸多挑战。除了技术、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外,还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一个需要几十年积累的过程,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此外,材料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发动机设计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同样重要,任何一点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总之,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是一项长期、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需要国家的重点支持,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我们应正视差距,不断努力,以实现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突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