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段祺瑞对日借款1.45亿,就不打算还!说到时候一瞪眼全拉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1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篇章中,日本与清政府的纠葛堪称苦涩。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悲凉落幕,而《马关条约》的签署,更是将清廷的屈辱推至顶峰。中国被迫割让领土、赔款惊人,开放商埠、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这些条款不仅削弱了清政府的国力,也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然而,日本在中国的得利并非单向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东北王张作霖曾多次利用日本的让步,巧取豪夺,不仅享受了日本的资助,却常常不认账,让日本怒火中烧。清政府的赔款并非一次性支付,而是分期交付,每笔款项背后都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1917-1918年,段祺瑞执政时期,为了维持北洋政府的运作,他向日本借了1.45亿日元,这笔借款数额巨大,对于当时日本政府来说几乎是一笔巨款,相当于其年度收入的1/50。

然而,段祺瑞的借款策略并非长远之计。面对冯国璋的质问,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借款是为了短期使用,不会偿还。他的逻辑是,只要中国强大起来,届时只需一个眼神,就能让所有债务一笔勾销。然而,日本借出的这1.45亿日元,其影响力远不及清政府当年赔款的2亿两白银,因为日本已经借助《马关条约》的赔款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深陷中国这个“无底洞”,战争的消耗、占领区的管理及掠夺并未带来预想的收益,反而加剧了自身的财政危机。中国社会的落后与经济体系的脆弱,使得日本的掠夺变得徒劳无功,甚至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基础设施以维持战争。最终,日本的扩张和掠夺不仅未能稳固其占领,反而为其自身经济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在汪伪政权时期,日本的投入并未换来预期的控制,反而引发了更强烈的反抗。官僚的腐败、民众的搜刮,不仅消耗了日本的财富,反而推动了抗日力量的壮大,反向加剧了日本的困境。这段历史揭示了,无论在哪个时代,掠夺与控制并非长远之计,唯有建立在公平与合作基础上的发展,才能带来真正的繁荣和稳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