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这是我听过最硬核的回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7

文/Bolin

最近有个关于 #被欺负了怎么办 的视频在热传: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打不打回去? 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说实话,当时我是 有点生气 的。这显然已经不在正常孩子之间玩闹的范围之内。
但我 处事属于比较怂 的类型,又碍于情面,一下子真不知道怎么处理。
大脑飞快地运转:

“让孩子自己去讨回公道?毕竟,很多时候她需要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

陪她一起去讨回公道?其他妈妈会不会觉得我太小题大做?

安慰安慰女儿,劝她算了?小朋友之间相处总会闹些不愉快。”


最后,我选择了和女儿一起去找那位小朋友,要求一个道歉。

尽管心中忿忿,我还是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和那个小朋友说:


“你刚才拿沙和贝壳扔了小A,是吗?可以和小A道歉吗?你看一下,她的脸上,头上全都是沙子和碎贝壳。” 谁知道,那位小朋友并不愿意道歉。我说出去的话好像扔在了棉花上。 这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于是,赶紧先拉着仍在抽泣的女儿去洗手间清理自己了,顺便让自己也冷静一下。 出来以后,那位小朋友被妈妈拉着,边往前跑边嘻嘻笑笑地说了“对不起”。 这样的道歉,我女儿并不接受。而那位妈妈对孩子的道歉方式,也是不认同的。 一会儿又要求那位小朋友过来,认真地说了一次“对不起”。 但我女儿还是不愿意继续玩了,于是这场游玩就这样草草收场。


这是我们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我回家以后一直在反思,也和萌芽聊了很久。我蛮想复盘, 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

1. 分清“冲突”和“欺负”


作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和别人的相处中,受到了委屈,内心肯定是焦急或者心疼的。
有的家长可能会积极出手,出面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有的家长可能会抱着“孩子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的态度。
在平时观察女儿和朋友的相处中,我尽量都会要求自己 保持在一个“观察者”的位置
比如,他们抢玩具,或者在玩 游戏 过程中意见不合,我都尽量不去干预。即使一方向我求助,我也只会建议一些方案,并不负责解决:

通常,孩子是会采纳我的提议,商量出一个方案的。这些情况,我认为都 属于孩子之间正常的冲突,他们要学会如何自己去解决。


但有的时候,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困扰, 分不清楚什么是孩子间正常的冲突,而怎么样的行为算是“欺负”。


分清“冲突”和“欺负”无论对家长还是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之间正常的冲突是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的,而“欺负”行为则会对一方造成不容忽视的短期或者长期的伤害。

我们做了一张表,总结了“冲突”和“欺负”、“霸凌”的区别。 “不平等的权利/力量关系”和“故意” 是区别“冲突”和“欺负”的最大特征。
而当“欺负”变成一种 “持续并重复发生”的行为 的时候,就升级为“霸凌”。

在“冲突”和“欺负/霸凌”之前,还有个灰色地带,被称作“不友善行为”(unkind behaviour)。“不友善行为”可能是短期或者一时的欺负。孩子是还在学习中的个体。在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能把握不好分寸,会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


比如,孩子A笑孩子B胖。孩子A在笑的时候可能并无恶意,只是自己感觉的一种表达,但他没有意识到这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当然, 这种“不友善行为”也是需要及时被指出和制止的。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自己要能够识别“冲突”、“不友善行为”、“欺负/霸凌”。然后在日常的观察中,阅读绘本或者看动画片时,教孩子识别三者。

2. 容易被忽视的“欺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谓“欺负/霸凌” 并不单指身体上的,也包括非身体上的 。反复为了伤害对方的 情感 而在言语上攻击、嘲笑对方。
而孩子之前不平等的权利/力量关系, 也不单指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 。比如,某个孩子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长期号召周围的人孤立某个孩子。

这样的事件,在我小时候也时常发生。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没有意识到这样行为的性质。

但现在想来,谁会喜欢被一群人这样对待呢?

这种非身体上的权利不平等和欺负时常会因为更“隐形”,不被察觉或者被认为是正常的玩闹 。


这里推荐一本绘本 (私信回复“社交绘本”可获得绘本资源) ,可以就着绘本故事,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到怎么样的行为属于“不友好”和“欺负/霸凌”。

《The Little Bully》


(全文私信回复“社交绘本”可获得绘本资源)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容易遭到忽视的情况,是 “朋友”之间的“欺负”。
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Patricia Hawley在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时候发现,儿童在社交时通常可以分为四类。

利 社会 策略者(Prosocial): 采取协商、合作地友好地方式去社交,以达到目的;

强制性策略者(Coercive): 通过欺负、威胁等方式去社交,以达到目的;

双重策略操控者(Bistrategic): 通过交替使用上述两种策略来达到社交目的;

无策略者(Nonstrategic): 不采取任何策略去达到社交目的;


“朋友”之间的“欺负”就发生在当 双重策略操控者使用强制性策略手段(欺负等),去获得社交资源或者社交地位的时候。

这时候,小朋友是很容易困惑和受到伤害的。他们会不明白,平时友好有趣的朋友,为什么会突然对自己做出伤害的行为。

双重策略操控者,通常很受朋友欢迎 ,因为他们非常懂得如何在对的时间向对的人表达友好,以保持自己的吸引力;他们也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压制他人,来提高自己的社交地位和控制权。

所以也可以称双重策略操控者为“敌友” (frenemy)。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身边就有这样的“敌友”,有时候会对我很友好,有时候又会突然冷落我或者贬低我。

忽冷忽热的友情会让人不知所措,压力很大,不知道怎么面对,甚至会有点厌学。不知道今天上学,“朋友”会做什么行为。

临床心理学家、作家Eileen Kennedy-Moore建议, 当我们发现孩子身边有“敌友”存在的时候,首先也是要让孩子认识到,当“敌友”采取强制性策略对别人的时候,这也是“不友好行为”或者“欺负”的一种。

3. 面对欺负,怎么办


作为家长,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护在孩子身边 ,替他们解决问题。有的欺负者在被迫道歉后,还会选择没人的时候实行报复。所以,我们 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这样的场景。
首先,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教孩子保护好自己 。如果对方出现攻击性或者伤害行为的时候,记得后退、躲闪。
第二,要教会孩子如何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面对不友好的行为或者欺负/霸凌的时候,孩子 需要大声并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指出对方的行为是不友好/不对的,并要求道歉。 比如,

“请不要再说我胖。我不喜欢,这样我感觉很受伤。”

“不要再往我身上扔沙子,你这样是不对的。我不喜欢,这让我觉得很难受。我需要你的道歉。”

“我不喜欢总是我扮演仆人,你扮演公主。如果继续这样,我就去玩其他的了。”


如果不友好、欺负行为仍在继续的话,让孩子应该 坚定地走开


在整个过程中,教孩子 尽量保持情绪稳定、语气坚定、直视对方 。因为如果哭泣或者表现出弱小的一面,会让欺负者/霸凌者的心理得到更大的满足,从而继续欺负/霸凌行为。
说实话,要让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记住这些,并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现在在家,读绘本故事的时候会和女儿演练。有时候是我和她爸爸表演“欺负”场景,让她点评。有时候会构建一些场景和她演练。

如果我现在是bully goat,你是小猪,我一直和你说小猪小猪,胖嘟嘟。还让大家一起这样说,你要怎么做?

你可以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我觉得很受伤,有点生气,请你停下来。我们一起来说一遍,好吗?

我不喜欢你这样说,我觉得很受伤,有点生气,请你停下来。

如果他们不停下来怎么办?

走开,或者找老师。

是的,如果孩子觉得心情还没有得到疏解,或者仍然感受到的巨大的伤害。 一定一定一定告诉他们,及时去寻求大人的帮助。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长

而面对“敌友”,如果“敌友”表示友好,孩子愿意的话可以继续一起玩。如果做出“欺负”行为的时候,也和面对所有“欺负”行为一样,孩子要勇敢地说出来,必要时候寻求帮助。

下面这一本绘本 (全文回复“社交绘本”可获得绘本资源) ,都可以也可以帮孩子如何应对霸凌,选择什么队,是“敌”是“友”。

《You Can Stop Bullying: Stand by or Stand up?》

(全文回复“社交绘本”可获得绘本资源)


4. 对被欺负的孩子,

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作为家长,除了教孩子识别“欺负/霸凌”、如何应对欺负/霸凌行为,我们还可以做呢?
如果担心孩子被欺负,我们平时可以悉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和社交状况。不轻易干涉,不代表不去关心。
新西兰教育部的网站上提到,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的特征,我们就要留心了。

- 对上学有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希望父母陪同上学;

- 身上有淤青、伤口、抓痕,但他们不愿意说或者无法说清楚是怎么弄的;

- 经常不开心、没有安全感,没有自我价值感,没有自信;

- 会说“没人喜欢我”或者“我没有朋友”这样的话;

- 和以前的状态非常不同,经常独处,并不愿意说发生了什么;


如果确认有不友善或者欺负的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当孩子和我们倾诉的时候, 我们千万不要和孩子说下面这些话:
“你怎么不打回去呢?”“你怎么那么没用?”“我不管,你自己去解决。”“这点小事,没事的啦。”
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等同于不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如果每次孩子想向我们倾诉的时候,我们都关上那扇门,那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再对我们倾诉了。
而被欺负了的孩子,可能会更害怕说出来。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讲述心中的感受,并认可他们的情绪。
还需要和孩子强调,被欺负并不是TA的错。

我身边有个朋友,孩子因为一些外貌特征,经常被同学、甚至朋友笑。

孩子回家和妈妈哭诉,妈妈会安慰TA,每个人都不一样,你这样很好看啊。


当然,这样宽慰孩子是没有错的。
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在面对别人对自己做出不友善行为/欺负行为的时候, 勇敢地说出来,表达自己,制止这样的行为,不要独自去内化并消化这些伤害


另外,我也不会强迫孩子去接受“对不起”。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认为是不妥的:
“人家都和你道歉了,就算了吧。”“人家说过对不起了,你怎么还不原谅别人?”
受伤的是孩子,一句“对不起”是否抚平了TA内心的伤痕,我们不知道。
我们可以问问孩子,TA不接受道歉,是因为觉得道歉不够真诚?是还在生气?还是依然感觉受到伤害?
如果孩子还在生气,我会对孩子先表达理解,接受她的情绪,再提一些建议:

也许每个孩子需要的时间不一样,因为他们自我感觉受到伤害的程度可能不同。
给他们一点时间,帮助孩子调节TA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直到他真正地释怀。


5. 对欺负人的孩子,

我们可以怎么做


那面对欺负人的孩子,或者我们自己的孩子出现欺负行为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比如,“坏孩子”、“就喜欢欺负人”等等。也不要一昧地责怪,甚至打骂。
我们要制止的是“欺负/霸凌”的行为,而不是否定孩子本身。
孩子是一直在发展的,一时的犯错不代表会一直犯错。我们家长的责任就是不断帮助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有一部台剧叫《我们与恶的距离》。讲述了一个无差别杀人案发生后,不同人物在不同立场的故事。
里面探讨了一个话题:大家都在责骂罪犯,甚至他的家庭,但为什么没有人关心,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无差别杀人犯。 只有找到原因,我们才知道如何预防同样的事件。

对于“扔沙事件”,我回头去想,觉得自己当时处理地有点草率和莽撞。应该问问那个小朋友:
为什么要扔沙?是她感觉到生气,还是她觉得好玩?扔沙之前,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有了什么样的情绪,所以才做出了扔沙的行为呢?
对于欺负人的孩子,我们要看到他们做出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明确让欺负人的孩子知道,欺负人是不对的。而现在,我们是想帮助他们,而不是要责备他们。 接着,可以用冷静的语气问欺负人的孩子:


欺负人的孩子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并真诚地道歉,而不只是说“对不起”三个字。


如果是自家孩子,还要告诉他们, 我们虽然不支持欺负的行为,但是我们会支持者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
当观察到孩子在不断改正自己的行为的时候,还要记得肯定并表扬他们。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轻易让自己受到伤害。


参考文章: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