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书总抓不到重点怎么办?这3个角度助你开启新视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适用于实用类干货书)

01 文章背景

近日我读《毛姆的书单》,有一段提到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写过一篇很有趣的散文《当代小说》,他不认为小说只是一种消遣方式,而是我们讨论大多数问题的媒介。

他说,在将来,小说会成为“整个社会的协调者,相互理解的渠道,自我反省的工具,道德的体现,生活方式的交流,风俗的汇集地,以及对法律制度、社会教条观念的批判……我们会通过小说来研究政治问题、宗教问题和社会问题”。

读到这里我想一部小说居然有这么多角度可以研究和解读,同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也有多种角度品读吧?

在如何品读作品之前,我想先跟你谈谈什么样的作品是经典作品。因为有了标准才能评判自己读到的是经典书还是畅销书,才知道选择何种方式去读。

02 什么样的作品是经典作品呢?

比如有经典小说:中国的四大名著,《人生》《平凡的世界》,也有底层原理方法论的书:《原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等。

在我看来,经典作品大致有以下3个特点:

1.吸引读者兴趣。 最起码让读者愿意读下去。

2.时间价值。 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到未来某个时刻,这套理论或文学价值依旧值得研究。比如10年之后,百年之后依然会被问津的作品。

3.普适性及通用型。 能解决大部分人的问题或揭露大部分人的痛点,而不是少部分人的问题,这样受众比较大。

阅读作品的人很多,才能广泛传播,并称好;反之,受众较小,即使受欢迎度比较高,也只是很小里的大部分,可能一时很火,一年半载后便无人问津了。

这时,当你手中拿到一本书,你便在心里大概有个数:它是一本经典还是畅销书?我的建议是多读经典书籍,以畅销书为辅。(当然,今天的主题是致用类干货书,暂且不谈其他类别书。)接下来,你便可以开始做好正式阅读的准备了。

03如何品读一本书呢?

以下是我的3点思考:

1.从内容的角度。 这本书讲的什么?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可以是全书内容,也可以是单独查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

目的是从书中获取你想要的知识点。

阅读全书怎么读呢?

一、浏览全书,找问题。

打开一本书先找出3-5个问题,然后去书中标注章节重点和大概页数;随手翻看重要章节部分。

1.快速浏览,找到书籍主旨。

第一步:快速浏览书的封面,前言,后记和目录。前言部分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忽略,它一般会介绍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以及书里会讲到重要的内容和章节。

第二步:写下3-5个你想要问这本书的问题?当然更具体些会更好。

可参考“读书四问”的大框架,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也就是具体我想解决什么问题?

1)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2)作者的主旨是什么?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4)这本书与我有关吗?(最重要,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2.标注重点。我会在目录上标⭐,然后在对应的问题后标页码。

3.略读。随手翻翻,看大致讲什么?怎么讲的?

二、预估时间,找答案。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本书的全部内容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它是本什么主食类还是快餐类的书?我要从头到尾读,还是打乱从某一章节开始?准备花费多少时间去读?

读书的过程就是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而且是自己主动去找,特别想知道“答案在哪里”,现在基本能连续读30分钟左右,有时读着读着就忘了时间。

关于重点阅读笔记,先在书中画线记录,然后整理笔记或画思维导图。

三、找到状态,深投入。

想要达到快速阅读的效果,需要心、手、眼、脑结合,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妨设置番茄钟,到点休息。

很快你便发现,这样读书有点慢?效率不高?

一个问题是:市面上的书层出不穷,每月都有新书上榜,按照这样读下去,太费时,不知道也读到何时是尽头?

另一个问题:读完后,能全部吸收里面的内容吗?吸收不等于记住,而是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场景,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个解决方案:区分不同类型的书,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有的书需要精读,有的书只需翻几页,有的书摘录重点即可,重要的是在你大脑里留下怎样的痕迹。

对于经典好书,我建议你这样读:

比如一个领域类逻辑框架比较完善的书适合精读,也就是包含了该主题或领域大部分基础知识的书,适合通读。也就是按照作者的框架去读,然后通过书本或其他资料延伸阅读,以此补充。

比如阅读方法类:《如何阅读一本书》,思考力入门:《金字塔原理》《结构思考力》思考力进阶:《学会提问》等。

对于畅销书,我建议你可以这样读:

比如你只想从书中查找一个知识点,直接翻到与知识点相关的页面。

比如你想找这本书中对自己有用的几个知识点,直接摘录重点即可。

具体有哪些阅读方法,是我自己常用的3种

1)摘录式阅读。

把书当成阅读工具,为解决你的某一个小问题或感兴趣的点而查阅,达到目的即可,无需过多停留。

读此类实用类书籍,最重要是能将书中所学为我所用。

比如我写的这篇文《这10种自媒体写作框架,帮你秒杀一切文章!》,便是从书中摘录的精华,供自己写作时参考。

上面是摘录式笔记。

2)主题阅读。同一个主题,列出一系列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从书中找答案,再找相同的和差异的地方,分类汇总。比如我以“如何学习”为主题展开阅读所做阅读笔记,整理的一篇文章《学习|那些高效学习的秘诀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3)拓展式阅读。以书中知识点为依托,联想相关知识,并化为己用。

你也可以由书中的某个知识点,联系到与它相关的知识。比如这篇读书笔记 ,是我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单独摘出“关注圈和影响圈”理论,以此为知识点展开,比如这篇文章《告诉你个秘密:成大事的人,都在关注这个圈内的事!》

我如何理解这个理论?

它来源于哪里?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被应用于哪里?

我可以用它来解决什么问题?我有什么行动?

我能想到与它相关的什么知识点?

按照自己的一套方式来学习,而且扩充了书本以外的知识点,并且给知识找应用场景,写下行动计划,直接指导实践。

摘录式阅读是比较浅显的阅读方法,没有加入过多的思考,只是粗加工,而后两种阅读方法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属于深加工。

具体以何种方法阅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选取适合你的方法。

2. 写作技巧的角度。 你不妨先欣赏他的整体写作的框架,再详细拆解它局部的要素,比如选题、立意 、开头、 结尾、 案例,如何具体解说的等等

目的是:学写作技巧

你需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

1)这篇文章哪部分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为什么能打动我?

3)我能否借鉴呢?

这时候,你充当编辑的角色,层层拆解文章架构,检验文章逻辑,找出文章特色,比如选题是否受大众欢迎,立意是否新颖,激发读者兴趣。

这种阅读方法适合写作者,学习和模仿优秀作品。对比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好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同理,阅读一篇文章也是如此。比如我的这篇文章《收藏贴:如何拆解一篇文章?看这篇就够了》就是拆解别人的写作技巧而整理成文的。

3.思考作者的思考角度。

作者的写作背景,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是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他自己亲自做了吗?

目的是了解他的写作背景,以及他是如何构思一部既让自己满意,又受读者欢迎的作品。简单来说,就是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他是如何思考的。

作者一般会结合自己所专业的一套的理论和实践,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论,行动总结成文或书分享出来。

他是怎么做的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思考:

既写自己想写的擅长的内容,也写读者愿意读的内容,也就是说折中的做法。

1)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或书。

文章价值:他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写给谁看的?能解决哪类人的问题。他的切入点是什么?也就是按照什么逻辑构建框架。比如流程步骤,层层递进等。

他会考虑读者,还是只会考虑自己的感受,当然会考虑读者。

2)作者会以用户思维,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

我能为读者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我的读者是谁?他们是哪类人?

他们的基数大吗?也就是说受众群体是大还是小?

在搞清楚了我能解决的问题之后,如何能让他们接受我的作品呢?

首先,他们有兴趣读我的作品吗?如何让他们在读懂我的作品的前提下,感觉到有趣,有价值又很快乐呢?读懂,有趣,有价值。

其次,他们读完我的作品有收获吗?有趣,有料,有价值。

最后,我希望他们读完有什么行动吗?目的是希望他们有启发,思考,娱乐消遣,行动,传播分享。

以这种角度品读,恭喜你已经进入深度思考阶段了,这种阅读方式,需要深度思考能力。

好啦,今天的文章分享完了,这是我在书中看到内容的感悟式拓展笔记,由书中的一句话联想到如何品读一本书的角度,同理,一篇文章、一个知识点也有多种角度去理解。

04 总结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有两点原因:

一是记录和分享自己思考阅读信息的多种视角;

二是提示自己要保持极度开放的头脑,容纳多种角度和看法。不要做手拿铁锤的人,觉得满世界都像一颗钉子。

希望你看完以后,也动手写一篇阅读笔记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