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生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4

太虚大师的生涯始于1909年的宣统元年,他随寄禅和尚参加了江苏省僧教育会,并在南京拜杨文会居士学习《楞严经》,随后又师从苏曼殊学习英文。三年后,他赴广州弘扬佛法,被推选为白云山双溪寺住持。


1912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太虚响应潮流,从广州返回南京,创立了中国佛教会,第二年并入中华佛教总会,他被选为《佛教月刊》总编辑。寄禅和尚逝世后,太虚在追悼会上提出了佛教“三大革命”的理念,倡导佛教复兴和僧团制度的改革。然而,他的革新举措遭到守旧派反对,他辞去职务,转而闭关潜心研究佛学,两年间深入研习法相唯识等佛法,同时涉猎中西哲学,佛法造诣大增。


民国五年,他出关后赴台、日考察佛教并进行讲学。1918年,从日本回国后,他与陈元白、章太炎等人共同创立“觉社”,并主编《觉社丛书》,后改名为《海潮音》月刊,成为中国历史上持办时间最长的佛教刊物。


1923年,太虚担任湖南大沩山寺住持,创办武昌佛学院,致力于培养僧伽人才。他发起筹办世界佛教联合会,并当选首任会长。1927年,他被推荐担任南普陀寺方丈和闽南佛学院院长,期间积极参与国际佛教活动,倡导改革僧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佛教人才。


太虚在厦门期间,不仅主持南普陀寺和佛学院事务,还积极讲学,倡导现代僧伽教育理念,影响深远。1933年,他引退后仍与厦门佛教界保持联系,继续倡导佛化与现代中国的结合。在抗战期间,他积极参与抗日救国活动,成为爱国护教的楷模。


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教育和改革,创办了多个学院、刊物和佛教团体,培养了众多知名法师,如法舫、法尊、芝峰、大醒、大勇等人,被誉为“太虚大师座下四大金刚”。1947年3月17日,他在上海玉佛寺圆寂,舍利子分存各地,其精神和贡献被后人深深铭记。


扩展资料

太虚,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死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和尚为取法号太虚。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