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9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冗兵、冗费,中央财政困难。
2、目的相同:巩固北宋封建王朝统治,挽救出现的危机。
3、性质相同:都是对封建王朝的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
1、侧重点不同:庆历新政的中心是整顿吏治,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经济改革。
2、影响不同: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并没有产生特别影响;王安石变法进行深入,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3、推行助力大小不同。庆历新政并没有得到宋仁宗的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却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
扩展资料:
公元1043年,宋仁宗赵祯面对内外困局,在改革呼声的推动下,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欧阳修为谏官,开始庆历新政。
然而庆历新政的措施侵犯到一些官僚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新政虽然没有成功,但却为后人指明了改革思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王安石的变法吹响了前奏。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通过王安石变法,政府的财政收人大为增加,北宋府库储存的钱物可供政府二十年的财政支出。
但是,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是哪三个人
庆历新政是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推行的。
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
扩展资料:
影响
范仲淹整顿官僚机构的六项措施,只不过是微小的改革。至于其它四项如“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摇役”,更谈不上彻底的改革。
“十事”宣布后,“修武备”一项,便因众多大臣反对而取消;其它各项虽然从庆历三年十月开始推行,但也无法贯彻下去。
仅仅这样一点微弱的改革,当时一般官员已认为“规摹阔大,论者以为难行”、“任子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浸盛,而朋党之论,滋不可解”。庆历新政最后在守旧官僚的激烈反对中,宣告失败。
经过严格考核,一大批碌碌无为或贪腐的官员被除淘汰,一批务实能员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官府行政效能提高了,财政、漕运等状况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开始有了起色。正直的士大夫纷纷赋诗填词,赞扬新政;民众也为之欢欣鼓舞,仿佛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范仲淹和王安石是政敌吗
1、王安石和范仲淹均出自晏殊门下。
2、王安石和范仲淹都是北宋的名相,都在朝廷中任职,属于同事关系。
3、王安石和范仲淹都是北宋先进的改革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扩展资料: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中国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一年四个月後,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贬到邓州、杭州、青州。
简介
宝元二年,同判礼院宋祁上疏,以为国用不足在于“三冗三费”。宋祁说:“今天下有定官,无定员”,“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宋祁本人亦拥妓醉饮,宋庠讽刺宋祁说:“听说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还记得某年同在州学内吃_饭时么?”[1]宋仁宗庆历三年,宋朝对夏战争惨败,内部动荡已是山雨欲来之势。
仁宗遂罢去宰相吕夷简,任命富弼、韩琦等为枢密副使,范仲淹、富弼等人综合多年来的经验,于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碰凯孙呈给宋仁宗,作为改革的基本方案。朝廷表示赞同,并颁发全国。
明黜陟:改革文官3年一次循资升迁的磨勘法,注重以实际的功、善、才、行,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
抑侥幸:严格恩荫制,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精贡举: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著重策论和操行。
择长官:慎选地方长官,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州的长官。由各路、州长官慎选各县的长官,择孙漏其举主多者尽先差补。
5.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按等级给笑链以一定数量的职田,调配给缺乏职田的官员,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
富国强兵
1.厚农桑:由政府帮助人民兴利除害,如开渠河、筑堤堰。
2.修武备:主张恢复府兵制,先从近畿实行在渐及诸路。
3.减徭役:主张省并户口稀少的县邑,以减其地人民的_役。
厉行法治
1.重命令:针对朝廷过去颁布的法令“烦而无信”的弊病,提出朝廷今后颁行条令事先必须详议,“删去繁冗”,审定成熟后再颁行天下,一旦颁行,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更改,否则要受到惩处。
2.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主管部门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除此之外,必须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这样,就不会发生阻隔皇恩的现象了。厉行法治
3.减徭役:主张省并户口稀少的县邑,以减其地人民的_役。
厉行法治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谁早
希望对你有帮助庆历新政中国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将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归于保守派的破坏和改革派的失误,似过于简单了一些。因为,用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政治分歧来解释改革的失败,有违历史真实。庆历三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名臣为相,执掌朝纲,决定对吏治进行整顿。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旗帜鲜明的提出整顿冗官,任用贤能。三冗三费是改革所要打击的主要目标。而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这一改革在制度上所要作的主要变动,就是要改变赵匡胤恩养士大夫的祖制,向参与政治的广大知识分子开刀,打破他们的铁饭碗,所以,改革将要触动的不是少数人的利益,而是整个士-官僚层,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以吕夷简为首的反对派攻击范仲淹、韩琦为朋党。看过雍正王朝的都知道皇帝对大臣结为朋党是很有戒心的。雍正是这样,宋仁宗也不例外。所以,就像秦桧的莫须有为高宗杀岳飞提供了借口一样。吕夷简诬蔑韩、范的“朋党”之议,也为宋仁宗终止改革提供了借口。所以,改革失败的真实原因是皇帝不想改革了。而不是因为保守派的反对。因为如果皇帝要想改革,那是谁也阻挠不了的。那么皇帝为什么不要反对并自终止自己提倡的改革了?很简单,皇帝提倡改革与终止改革的理由一样,为了自己的家天下。当然,很明显的是,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仁宗也正是迫于他们的压力废止了新政,毋庸置疑这是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宋仁宗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但是,如果以牺牲皇帝家天下的利益来实现富国强兵,专制帝王当然不能答应。而庆历新政却恰恰触犯了皇室利益。范仲淹、富弼的各项改革措施包括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而当时北宋的官僚,已经是暮气深沉的腐朽政治集团,真要实行上述改革,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得丢官。这个大手术当然做不得。可是,范仲淹、富弼要给北宋做的手术还不止这些,即使是称职官员,也要削减其薪俸,北宋官员的俸禄是古代中国最高的。而且,还决定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解决官多为患的问题。也就是说,全天下的读书人的利益,都让改革触及了。因此,改革的反对者决不是少数保守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关斑竹提及仁宗下诏取消新政是对下猛药进行改革产生了怀疑,其实,仁宗这样做是必然的,要改革就要牺牲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牺牲了士大夫就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还是因循守旧,以稳定为大局。这里需要提一下北宋自太祖、太宗就制定的恩养士大夫的国策。北宋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统治者却从五代历史汲取了消极教训,那就是武人跋扈于国家不利,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北宋皇室的政策是抑制武将,其办法一是重用文人,二是实行更戍法,人为的制造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局面以维护其统治。实行更戍法是为了皇室利益牺牲了国防,而废除庆历新政,则是为了皇室利益牺牲了改革。仁宗罢黜范仲淹的一个原因是范仲淹带过兵,有军事威信。更主要的是朋党之议,仁宗也知道这是臣下在互相攻击,但范仲淹确实有些功高震主,而且,同整个士大夫阶层比起来,一个范仲淹再重要,也得忍痛割爱啊。所以,庆历新政失败是必然的,是北宋政府体制决定的。扼杀改革的是体制,而非所谓保守派。补充:庆历新政比王安石变法早
详情
    官方服务
      预约搬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