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二个数学板块总结·元角分与大数认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第二个数学板块,我们继续巩固加减法、乘法表(目前进行到6),同时进行大数的操作、人民币的学习(整十整百的拆分)、元角分的认识、大于号小于号,还有圣诞集市上的综合应用,等等。

第一周,我们还在做《蓝花王国》的故事主课本收尾,在主课本上写:“愤怒让人失去力量,如果一个人只想着星空,脑海里便不会再有黑暗。”于是我们一起在课上画星空。

我们又写到——

当你面对浩淼的星空,或是漫山遍野的花朵,就会忍不住产生对大数的惊叹。于是我们开始数一个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先让孩子们猜猜一个玉米棒上有多少颗玉米粒(神奇的种子)?一开始几个孩子都猜得比较保守,35个?60个?基本都在100以下,这说明他们对大数的体验不多。有两个男孩还脱口而出:“一兆兆!”或是“无穷大!”

我让两人一组数一根玉米棒子。有的组两人各数一堆,有的组一个人掰玉米粒,另一个人数;慢慢的,越来越多的组把玉米粒分成5个一堆,10个一堆,甚至100个一堆……兔和晖原本各自数完,很快报了一个数给我,我拿着光秃秃的玉米杆问:“确定吗?”他俩对视一眼:“不知道加的对不对。”我鼓励他们可以在教室里走动,看看其他组的孩子数出来没有。他俩转了一圈,就又回到位置上,把一罐玉米粒分成10个10个一堆,再数一遍。超有学习力!

很有意思的,言和雨这一组两个小姑娘,非常专注地摆玉米粒,一个摆成5个5个一朵小花,一个摆成2个一排的长溜。雨很开心地说:“我们一起摆两大溜,一直摆到这一排桌子的那头吧。”言没吱声,大概觉得玉米粒太多,两个两个数摆不开,还是坚持五个五个一堆。于是她俩也各数各的。

经过所有这些尝试后,我们一起比较怎么数大数更方便。顺理成章的,我让孩子们把玉米粒分装成小宝物袋(10个一小袋),再把10小袋装进一个大宝物袋里。由此慢慢引出了“个、十、百”的学习。

这时恰逢冬至节庆,我们复习九九歌,说起古人数九的习俗。在古人心目中,“九”就是至阳至大之数。数日子的时候,数完一九,再数二九,这样历经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冬去春来,耕牛遍地走。去年全班一起在消寒图上点梅花,今年我们在铜钱图样的九九消寒图上记录天气(阴晴雨雪风),希望为三年级学习时间测量,埋下一些伏笔。

为了方便孩子们数九,我还在黑板上画了月历,这样孩子们能很清楚地数出来现在是冬至过后第几天,同时,一周七天的周期,也在铺垫7的乘法表。

--------

第二周,我开始带孩子认识钱币,先从“元的家族”认识起,做了两天的圣诞集市,让孩子们分组体验摊主(算钱、找零、记账)、顾客和银行(换零钱)的工作。模拟圣诞集市很好玩,当我让孩子们分组扮演摊主和顾客,用教学钱币来购买枣子、积木、玉米种子和宝石时,有的摊主嫌找零太麻烦,本来要找3元的,很大方地用五块钱就顶了;有的摊主非常不满顾客拿50块钱买一块积木,换走了摊上的所有零钱;有的顾客很细致地算好了商品的总价,还要跑到“银行”兑换好零钱才去买;而有的顾客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买买买,揣了满手的枣子,最后我不得不“帮忙”分享给辛勤劳动的摊主们。

在模拟集市的分组活动中,三个人管一个摊位,分别负责算钱(加先生和乘先生)、找钱(减先生)、换零钱(数的拆分和均分先生)和记账,孩子们发现零钱的需求特别大,于是第二天请孩子们来负责管理银行换零钱。整个活动中最难的部分是记账,最后让摊主们数钱的时候都是一笔糊涂账,还有孩子买完东西,手头的钱变多的。

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去熟悉钱币的不同组合。比如怎么用100元、10元、1元,得到“138元”?如果加入20元和5元钱呢?通过各种各样的拆分,进一步熟悉三位数对应的“个十百”概念。也正是在集市买卖的过程中,兔发表了他的感概:“一百元没什么用,一元钱最好用了,买什么都方便。”

周末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们用10块钱去商店购物(要求三件以上),记录自己买的东西数量和价格,以及最后找回来的钱。这个作业普遍完成得很好,孩子们能够比较合理地去规划用钱,十块钱能买的东西比我想象得多呢,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从电池到大酱,还有执着地要称重几颗糖果一个大蒜的孩子。多来几次这样的购物体验,相信下次去赶集的时候,不会有人几十上百地大手大脚花钱了。

------

第三周正值新年,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硬币当“压岁钱”,每人有10个一角钱的硬币,两个五角钱和一个一元钱。分币不够,只好大家传看。我们通过拓印钱币来认识不同的货币单位。最开始讲元角分的换算,确实有孩子完全没概念——生活中压根见不到一分钱,也买不到几分钱的东西,说一元钱是100分,又有啥意义呢?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认知冲突点”:我让孩子们数一数零钱罐里的硬币。有的孩子很自然地开始凑整,比如把10个1角、2个5角凑成一元,10个1分又凑成一角,等等。但也有的组,报上来的钱数是 类似“ 7元5角18分” 这样的金额。很显然,他们分别数了角币和分币,却并不太清晰分币和角币的换算,即便我们之前学了“1元=10角,1角=10分”,但这样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的联结。孩子们数出来分币就是18分,说“ 7元5角18分”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于是第二天,我让孩子们来比较7元5角18分和7元3角41分,哪个更大?比大小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把钱数的表达,化归成具有唯一性的表达。我们还顺带学习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表示方法。

随后,我让孩子们用手头的钱币组合成不一样的“一元钱”。设想你去商店买一元钱的东西,付钱时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最开始有孩子说两种、三种,最多的说四种。我把他们想到的“一元钱”组合画在黑板上,比如说:

1 枚一元钱

2 枚五角钱

10 枚一角钱

1 枚五角钱和  5 枚一角钱

这些都是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当一个孩子说:“100枚1分钱”,另一个孩子说“2枚五分钱和9枚一角钱”,……孩子们相互激发起来,我写了满满一黑板呢!

当然,我们也会讨论真实生活中为什么没有人拿100枚1分钱去买一元钱的东西,因为太麻烦了数不过来啊!也有孩子说,找不到那么多1分钱,现在都不发行了。于是更大的数量单位成为了一种真实可感的需要。

家长们平时可以带孩子去逛逛菜市场,让他们帮忙算钱、拎东西,回来一起做好吃的,都是美美的生活课啊。过年的压岁钱,也别都给整百整千的大票子,能看不能花。给孩子们一些零钱吧,五块十块的,他们也可以给家人买一些新年礼物,哪怕是年夜饭里的一棵大白菜呢,鼓励孩子为家庭做贡献。

新年第一项作业是帮家里洗碗和碟子,记录下来自己这一天里洗了几个碟子几个碗,写在小纸条上交给秘密老师。这个作业的由头是我们在晨诵念诵“板凳板凳歪歪”的儿歌,最后一句读到“七个碟子八个碗”时,孩子们就或坐或卧,用身体姿态来表达碟子或碗,大家数数有多少碟子多少碗。这个游戏玩了一阵,我想借机鼓励孩子们做些家务,同时在家务中培养秩序感,于是在“花钱购物”的作业之后,就有了“家务劳动”的作业。

真实生活永远比概念世界要丰富多彩。孩子们交上来的纸条,除了碗盘,还有锅、刀叉、筷子等等,画的满满当当,琳琅满目。于是我就用小纸条给大家出“谜题”,比如画画洗了6个盘子,她洗的碗比盘子还多3个,请问她洗了多少个碗?孩子们对来自生活的应用题很感兴趣。第二天俊俊在交上来的纸条上,直接出了道题:“我洗的碗比盘多一个,盘比筷子多1个,一共洗了9样,请问是几根筷子几个盘子几个碗?”是不是很有意思?

第四周我们在晨圈时排练圣马丁的戏剧,同时复习回顾这学期建构的1-5的乘法表,通过VI=5+1的组合,引入了6的乘法表。我们用一组一角钱和五角钱来算钱,这样孩子们自然会想到去凑10,以及6的乘法表中蕴藏着5的乘法表。

总结起来,这学期在乘法表的学习上,有意放慢了节奏,一方面是孩子们在晨圈练习数数,让节奏进入身体需要时间,对已经做过的乘法表,记诵还不熟;另一方面,我有意打散了乘法表的学习,不想让数学课变成过于结构化的重复,引入更多游戏来培养对数感、数位的认识。下学期会在这个基础上,完成7-12的乘法表,以及进一步地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