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十论》4——物与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何为物,何为心?从某种程度来说,世间只有两样东西存在着,即物与心,物为外在,心为内在。

物存而有心?心感而有物?从目前的观点来看,是先有物质而后有生命,先有生命而后有心灵。心必须依托于生命而存在,生命必须依托于物质而可存。

心灵可否脱离生命存在?生命可否脱离物质而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或许是存在的。

个体的生命必然是离不开身体的,一个没有生命体征的个人自然算不上一个有生命的人。但从一个种族的生命来看,伴随着新的生命的诞生,老的生命的死亡并没有直接导致了种族生命的结束。

同样的,对于人类而言,心灵也可以因为寄托而获得延续。比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其珍贵的原因,抛却其物质的价值外,更多的是匠人的技艺,蕴含的人心的倾注。因此,我们对每一件物品的珍视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对其倾注了多少心思,就如“敝帚自珍”一样,可能物品的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但于每个特殊的人而言,却又是极其珍贵的。

放大些来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虽然是自然孕育了人类,但人类也在改造着自然。我们今日所见之自然,山峙水流、鸟语花香、鸡鸣狗吠、草木田园,皆与人类的生命和心灵努力的渗透有关。

从这个观点来说,如今我们个人的点滴成就,无不是建立在无数先辈努力奋斗的基础上的,甚至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文字、语言,无不是来自千万人的不懈奋斗和努力,而我们更应当珍惜和珍视。

我们的一举一动也无不是凝聚这人心的力量。比如,我们穿衣服,衣服就相当于我们皮肤的延续,我们用杯子喝水,杯子就如同我们双手的延续,如此类推,汽车就是我们的脚在陆地上的延续,船只就是我们的脚在水面上的延续,飞机就是我们的脚在天空中的延续。如此说来,我们的生命便是宏大的,是不被困在单独的身体里的,甚至于像古人说的“天地万物,与我一体”的宏大境界了。所以,虽然身体有好有差,只要我们能够重视人心的力量便可以超脱于外,甚至于可能周围的环境不是很好,硬件的条件也很糟糕,但是,重视人心的力量,我们依然可以做到“与天地万物”同在,而不必拘泥于患得患失的小我之中。

但随着如今社会越来越物质化,人心的力量显得更加的微弱了,倘若我们去想一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很多工作都可以由机器来替代和完成了,人的位置会在哪里?一个生产效率远不如机器的工人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抑或者说人的价值可以用生产工具的效率来衡量吗?甚至于说,我们理解社会的角度是不是需要调整呢?

最后,引用作者的观点,供大家思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