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藏血和脾统血的生理,病理有何异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2-25
“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统血是说脾具有统摄和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出于脉外的功能。皮既是生化之源,又有统摄血液的作用,这种统摄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气摄’和‘脾升’的功能来实现的。脾气健旺上升正常(脾升),则血液受脾气控制而能正常运行于脉道之内不至外溢。如果脾气虚弱失去统摄作用,气不摄血,则血离脉道,而出现各种出血症,如长期便血、崩漏等。临床上对于“脾不统血”的出血症,常采用“补脾摄血”法而收效。所以有“治血先治脾”的理论。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雪量的功能。肝藏血并不是单纯贮存的意思。因为人体内各部分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血流量,所以肝是根据机体动和静对血液需要情况,通过对血流量的调节而达到藏血的。这就是说,当人体在休息和睡眠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减少,多余的血液藏于肝;当劳动和工作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增加,肝脏就排出储藏的血液,以供给机体活动的需要。古人所说的“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归于肝脏”,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肝脏的藏血功能失常,就会引起血液方面的病变。例如,肝血不足,则可见两眼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症;若肝气横逆,又可出现吐血.妇女崩漏等病变。
第2个回答  2019-12-30
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有十分明显的区别。中医理论是在现代解剖学之前的千年之前就确立了。仅管有些中医的理论至今仍让人弄不懂(不好透彻地解释),但是,只要你运用准确了,中医的理论却又能千真万确地治好你所辩证的病,而且此之治法是标、本兼(同)治。由此却能反证中医理论之正确性了,从而不让你去怀疑(数学上就有“反证法”),故笔者也运用此法来证明中医理论的正确性。
  “肝藏血”之理解,笔者个人认为是:“髓造血”总是不停地、限量地进行着。趋近于数学中的一次函数值。人体的用血是由生理、心理两个
方面给定的一个复杂的函数值(数学域术语),趋近于一个二(多)次函数值。怎样解决此矛盾?这就是“肝藏血”的功劳矣。涓涓细流的造血之量源源不断地存储于肝中,一旦因运动需要大量之血时,造血之量肯定是不够用的,只有肝中所藏之血来提供并满足其需也

  这“脾统血”之理解笔者认为是:造血不能是无米之炊,此“米”是至关重要的,“胃消水谷,脾化精微”就是为造血提供此“米”也。若无脾之功能,显然造血一事成了空中楼阁。
  故得:肝、脾二者都在为人体供血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此乃“同”也。
  肝者“藏血”,脾者“生造血之米”,显而易见此乃“异”也。
  上叙二者之间,隔了二道“肾生水,髓生血”之“工序”矣。
  笔者颇善钻牛角尖了,有幸又遇到一位同仁,甚慰矣。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