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菩的读者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7

读者眼中的关于阿菩,关于《唐骑》
阿菩最初写书是在17K的,他的17K分别写了3本:《桐宫之囚》《 边戎》《东海屠》。对于这三本小说,我没有阅读过,所以没有发言权。我最初认识阿菩是因为他在起点的一本小说—《唐骑》。对于唐骑,在2010年2月13日连载于起点。起初,我就是看了几十章,感觉不是很好,便弃它而去(阿菩自认为唐骑的开头也不是很好)。在某一日,我不知道为什么又重新阅读了起来,至此便一把不能放手了。
阿菩是历史系的研究生毕业的,他的唐骑中有一处随便聊聊,对我的影响很深:“失之中华,存之四疆。”是我读研究生期间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他的原话是“失之中华,存之四夷”。讲的是中国的许多好传统在本土失去了,却在周边的韩国、日本、越南甚至欧州等留了下来当时他只是随口一提,但我对这句话却是念念不忘。
现今社会,传统的文化道德体系早已崩溃,而新的体系却还在建设中,没有完善。经过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及资本主义的一些对传统的文化道德体系的冲击,我们过去引以为傲的儒家道德体系所剩不已。而在中国的周边国家却或许有所保留,这是何其可悲啊!
所以,《唐骑》反映的不是军事,不是战争,而是汉文化在中亚的继续流传。
我们伟大的大唐在几千年前所建的安西四镇早已没落,当今社会,还有多少人能说的出安西四镇是哪四镇。看看吧!在中亚到如今还有多少汉文化!!当我们为了钱而奔波,当我们为了欧美那些名牌而兴奋,当我们为了那些好莱坞的电影而震惊不已,还有人在想我们的东西在哪呢。我们的东西,我们的东西是什么呢?没有人在想,没有人会去想。这才是最大的可悲之处。
汉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他可以用陌刀和轻骑兵,可以用铁一样的纪律横扫草原,也可以再异族的压迫之下苟延残喘直至消亡。或许,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的死亡。
在《唐骑》中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以安西四镇后裔中郭,杨两家苟活于新碎叶城。而郑家后裔却早已改姓了阿拉伯名字(郑渭)。大汉马蹄所到之处(汉宣定胡碑)的驻军后裔沦为了异族奴隶,当我们面对异族的压迫还在内讧中(安西四镇的分裂),异族宗教摧残着中亚的汉文化(天方教对汉人的打压)。
或许,《唐骑》便是反映这样的情况,唐骑不是张迈的唐骑,唐骑是汉人的唐骑,对于早已消失的中亚汉文化,我们仅能缅怀,仅能在文献古籍中找的到(可能,在文献古籍中也找不到,天方教对于非天方教的文化的政策市摧毁),阿菩的《唐骑》便是让我们想起在中亚,有那么一群人,那么一些事,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对于唐骑,感觉很不错,但总有那么一点莫名其妙的不足之处。
或许,唐骑的军事一直都是张迈打压别人,从来都没有别人打压张迈,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再者,唐骑中的人物虽然有些小瑕疵,但是都不一直努力向上的,为了整个天策大唐而奋斗不已。没有正常政权的贪污腐败争权夺力的问题。
唐骑的军事内容很出众,但是在经济,文化建设却寥寥几笔,给人一种斯大林模式的感觉。
最后,唐骑的民族政策和盛唐一样,好像阿菩没有想到张迈百年之后可能又是汉民族的灾难。
说说阿菩吧。
阿菩这个笔名的来源:原来的网名是菩萨蛮,那是阿菩很喜欢的词牌,有一次他的前女朋友跟他说“阿菩……”,就因为这句称呼,于是便改作了阿菩。很多人喜欢称呼他为阿菩小U,阿菩两字念快一点很像up,简称小u ,因为阿菩和“阿扑”谐音听着不是很吉利,所以就叫这个了。
阿菩是一个勤奋的写手,不像其他作者,他只是一个业余写书,他有他的工作,他有他的家庭,他写书都是在下午下班之后的,他极少请假,即使请假也会马上补回来。他的小说每章都在5000-7000字之间,而他上传的时间都在11点以后了。他曾经说过,他做不到写完就上传,他说,这是对自己小说的不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或许,就是他这样的态度,才让阿菩在起点历史类上稍稍有点小名气,让阿菩从第一本小说便拥有了几十个铁杆书迷,随他从17K远至起点。
阿菩在努力的码字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