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诸国实力如何变迁?西北小强西夏,被辽国忽视的东北金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宋朝时期,中原土地被少数民族占领出去不少,而存留下的中原人王朝宋国,却重文轻武。但是笔杆子毕竟救不了王朝,因而,大宋被契丹、女真屡次侵犯后,最终被蒙古灭掉。本篇文章,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在两宋时期,华夏大地各国的实力是如何变迁的,这些国家的兴盛和衰败,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北宋的国力从立国之初就是鼎盛的,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时期为大宋国力和军力最鼎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北宋国富民强,对外战争也是胜多败少。因而,这个阶段的北宋,被称为宋朝最强的阶段。

另外在这个阶段 ,虽然北方的契丹国实力雄厚,但是北宋还是拥有与契丹对战的资本,甚至契丹在对阵北宋的多次战役中,一直都是北宋占据着绝对优势,而此时的西夏尚未对北宋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然而发展到了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和徽宗阶段,大宋的国力开始不断衰落,原因就是因为大宋在这个阶段太过安逸了,对外作战不积极,以“安民”为借口重视文学发展而轻视军事提升。

特别是仁宗阶段,宋仁宗的确是北宋一个明君,但是,宋仁宗这个人排斥动武(打仗),他就喜欢把精力都放在国家治理上面;因而,宋仁宗执政时期其实就是北宋军事实力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仁宗之前的三个皇帝都比较强硬,说对外作战就对外作战,但是到了仁宗这里,对于辽国、西夏的挑衅,宋仁宗的优先做法就是和谈,和谈不了就命令军队采取防守战略,并美其名曰“以逸待劳”。

所以,在大宋,从仁宗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军事有些废弛了;而到了英宗和神宗期间,大宋国内内耗十分严重,各种势力以“变法”为名搞起来政治斗争,群臣内讧非常严重,很多大臣不是在贬谪的过程中,就是在贬谪的路上,例如,晏殊、欧阳修、苏轼、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等都由于各种原因被贬谪多次。

其中最著名的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治斗争,原本改革就是一件需要持续不断发展的道路,但怎奈大宋的官家们都想法不同,有的官家们坚定地支持王安石变法,而有的官家们却觉得变法就是给国家徒增烦恼,因为这些政治内斗,直接让大宋的国力从持续下降的状态,直接变成了断崖式下降。

而发展到徽宗时期,一些奸臣以继承王安石变法为名,大肆地为自己谋取利益,徽宗年间的大宋,已经变得外强中干,国内危机四伏,国外金人(女真人)虎视眈眈。

在徽宗还在饮酒做诗时,金人大军就杀到了开封城下,而当开封城破,徽宗和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掠夺回金国(靖康之耻),自此,开始大宋无奈退出长江北部的势力范围,开始偏安到长江南部,同时,这一退后也注定了大宋再也没可能一统中原。

北宋灭亡了,虽然赵构逃到了南方建立了个南宋,但是,这个南宋的实力很显然不复当时北宋的荣光,另外宋高宗赵构就从没想过要收复失地,他甚至觉得如果要打回去,两个皇帝回来后,自己的帝位将不保。

也因为这种思想,宋高宗执政下的南宋非常的怂,只敢防御,而很少敢进攻,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击获得的胜利还是岳飞打出的,尽管如此,宋高宗还是前怕狼后怕虎的瞻前顾后。而南宋接下来的几任君王也就只有宋孝宗还争点气,不过孝宗时期的南宋,已经没有军事人才可用,好的人才都被赵构处理干净。

并且孝宗执政的时期不长,仅仅20多年,这20多年里,孝宗也取得了不少对外作战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讲,孝宗依旧是没办法挽救大宋的颓败。

大辽国的实力当初非常的强大,并且大辽国力的变迁是呈下低中高的阶段发展,换句话说,大辽最鼎盛的时期,就是他们国家中期阶段(辽圣宗时期),这个阶段大辽可谓是打遍周边无敌手,甚至连北宋都不敢随便招惹大辽。

那么,大辽为什么会一步步衰落呢?原因就在于辽道宗,在辽道宗之前,大辽的实力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到了辽道宗执政后,辽国就陷入了内耗分裂的情况之中,当时的大辽正统帝王不受其他王爷的认可,辽道宗上台后,就遭到了实力派耶律重元的叛变。

虽然说,辽道宗成功解决了耶律重元的叛乱,但是这次平叛也给辽国国力带来了极大影响,耶律重元手里的军队有不少大辽的精锐,而辽道宗为了平叛,也出动了大部分精锐,精锐部队对精锐部队,最终的结果辽道宗惨胜。

按理说,辽道宗解决耶律重元的危机后,大辽就应该安下心来搞内政,但是这位辽道宗却是一个昏庸君主,他自己不理政治就算了,还任命了一批奸臣当道,可以说辽道宗时期的大辽内政,比北宋还要混乱能人志士都不愿意待在大辽,也因此,大辽开始走了下坡路。

而这阶段的大辽出兵攻打西夏都被打得大败而归,失去大部分精锐的大辽,其实就已经进入了国家僵死阶段,只能够勉强的维持现阶段的平衡。在与大宋保持相对势均力敌时,然而大辽国却忽略了一个潜在的对手——女真。

女真名义上一直向大辽称臣 ,而且还经常朝贡,因而,大辽诸位君王对女真的示好很是受用,就没有怎么去限制女真的发展,然而恰恰就是这一疏忽,女真爬起来了,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带着女真骑兵看准时机,直接对大辽进行征伐。

不仅如此,女真还联合起大宋一同联合讨伐辽国,而军事上失去实力的大辽,很显然无法同时应对女真和大宋的夹击,最终大辽轰然倒塌。

金国的名气是非常大的,灭掉大辽,还能够灭掉北宋,不仅如此,金国还俘获了中原王朝的两位皇帝。可以说,金国建国初期形势是一片大好,甚至这个阶段,金国完全有一统天下的实力。

但是,金国的统治者脱离东北苦寒之地,来到气候适宜的中原之后,就开始有些不思进取,军队入城后,贪图享受成为了当时军营的常态,几乎所有的官兵都沉寂于中原的繁华美好之中。

失去生存压力的女真人,就如同忽然暴富的暴发户一样,他们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吃喝玩乐之上,而对于一统天下,女真人没有太大兴趣;而他们持续不断地攻打南宋,就是为了获得更多南宋繁华土地,掠夺更多的物资,好让他们享乐有更多的去处。

金国君王中,有一个帝王倒是有一统的野心,他就是金熙宗,不过这个金熙宗生不逢时,他想把金国发展全盘汉化后,以达到一统中原人的野心,但是,金熙宗是一个典型理想主义帝王,他沉寂于自己的一统梦,却忽视了功臣集团和皇后集团,已经在一步步地侵蚀他的权力,金熙宗执政后期,朝廷的权力已经不在他的手里,而已经在皇后和功臣集团手里。

而金熙宗政府最后也被自己信任的功臣完颜亮所杀,而这时候,大金权力彻底落到完颜亮手中。完颜亮倒是一个比较英明的君主,然而,完颜亮这个人比较执着、不懂变通,在攻打大宋的战役中,完颜亮的大军遭遇了采石矶之败后,按照道理来讲,就应该赶紧收兵,但是完颜亮却执意要南征,为此完颜亮的部下们为了自保,只能够杀掉了这位君王,而这一战也让南宋占了便宜,他们乘机拿回了淮南土地。

从完颜亮之后,大金的气数也日暮西山,后任几个君王也没有什么英明的君王,并且当初大辽忽视女真而导致女真反叛的事件,这次发生在了大金,金国忽视了蒙古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发展,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一步步强大起来,而到了成吉思汗一统漠南北后,蒙古和金国的战争正式开始 。

蒙金战争,持续了几十年,但是蒙古越打越强,金国越打越弱,最终金国还是败于蒙古的铁骑之下。

西北有个党项族政权西夏,西夏这个国家虽然国家实力不怎么强大,但是他们的君王们都是比较不错的,西夏的军事实力一直非常强悍,甚至作战时可以做到全民皆兵。契丹辽国打过西夏、宋国打过西夏,金国也打过西夏,甚至蒙古铁骑当初也征伐过西夏。

然而西夏这个小地方,却总是让人出乎意料,这些大国不管发动多少军队,都无法征服这个国家,甚至辽国、金国和宋国还被西夏击败过,曾经有史学家声称:“ 如果给西夏再多一倍的领土,那么西夏将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国家”

西夏这个国家够硬、够强悍,所以,中原诸国对这里也无可奈何;而西夏甚至还撑到了大金被蒙古覆灭,蒙古打西夏也耗费了非常多的精力,西夏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异常强悍,蒙古军队折损了数十万人才勉强拿下西夏。

大理段氏是很早就存在的政权,大宋还没建立的时候,这块土地就有了政权。然而大理很显然对扩张没有太大的野心,他们只想守住祖宗传下的这块领土。所以,大理主要精力都放在国家治理和对外外交上面,大理和宋朝的关系非常的好,大理经常朝贡礼品给大宋,甚至为了讨好大宋官家,大理还专程每年弄来各种珠宝药品进献给大宋官家。

因而,大宋历代的君王对大理这个国家都比较友好;大理和宋朝打好关系的同时,他们周边的邻居们实力都不强大,这也给了大理极佳的生存空间,中原常年乱战不断的局势,愣是对大理造成不了任何影响。

不过鲜少受到强敌的威胁,不代表大理的军队就弱小,相反大理的军队也非常强悍,在蒙古人入侵大理时,大理军队还曾经击败过蒙古军队,由此可见,大理的军队实力也是非常厉害。

宋朝时期的天下,乱战不断,群雄逐鹿;而中原人的政权,却在这个时期显得十分疲弱,不仅对外战争失败不断,国内也是各种内斗。因而,史学家评价宋朝就认为:“宋朝太过重视文人,却忽视了武将的作用,重视经济发展,却不发展军事,这就如同有钱赚,却没命花,宋朝的弊端就是太过轻视军事。”

其实,两宋的懦弱其实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失去燕云十六州之后,不仅失去了良马繁育基地,也失去了长城的防御线,两宋只能固守半壁江山‘两宋面对 历史 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骑兵,以步兵为主的两宋王朝,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此外,除了“崇文抑武”政策给军事上带来困扰外,群臣之间的内讧,更让两宋王朝雪上加霜;而其他的政权,像大辽、金国、西夏倒是重视军队,但是无奈国家经济发展的太差,这也使得这些国家受限于国力,无法进一步的一统天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