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谣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什么是谣言?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这个解释更多的是在一个言论以某种方式产生了,并被认定为“错误”的之后,才能证明它是“谣言”,问题是我们一天中能够接触到那么多的信息,凭我们自己的能力,又怎么去判断哪些是“正确”哪些是“错误”呢?

谣言的定义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人们信谣传谣。真实情况是我们总是喜欢相信并且传播那些事后被定为“谣言”的消息,特别是当这些消息被订上“小道消息”、“内幕”、“曝光”等标签的时候,就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义务的、无偿的去传播,甘心成为谣言的一部分!即使后来这被证实确实为“谣言”时,他们却很少去传播澄清的消息。反而公开的、正当途径的正确消息被人们嗤之以鼻。

这又是为什么呢?谣言之所以是谣言,其中的一条属性就是让人们“宁可信其有”。谣言可以告诉人们“真相”,让人有一种确定感,尤其是当我们对确切的信息不了解时,坏消息总比不知道好。然后我们就会心甘情愿的去选择性的相信那些能够满足“确定感”的东西,这是人的正常行为。

心理学家卡尼曼有一本名著叫做《思考,快与慢》,书中提到一个理论,说人类思维有两个系统,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就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它的优点是不假思索、本能的做出反应,为躲避风险争取了时间。比如原始人一有风吹草动拔腿就跑,见到蛇会害怕,这些基因一直在我们人类体内延续了下来,人类大多数条件反射都是由系统一决定的。系统二是人类的理性思考,当人类有了语言和文字之后,学会了深入学习和理性思考,于是人才有可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所以,当我们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到一些信息的时候,即使无法分辨真假,我们仍然“宁可信其有”,这是我们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我们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希望大家都不被蒙蔽,希望大家都能够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我们很多时候是“相信”谣言的。

趋利避害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的人身安危并不会总是受到威胁。特别是那些未经证实的社会谣言与我们关系度并不大,但人们还是乐于传播、甘于相信。这肯定还有另一种原因。

作家乔纳伯杰有一本书叫《疯传》,他在里面提到“社交货币”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的出场价值,凡是能够买到别人关注、评论、点赞的行为都可以称之社交货币。为抓住眼球,谣言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等内容,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大的事件。这些内容,不用想,一看就是非常好的“社交货币”,因为在没有比这更好的谈资了。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波澜不惊的,我们都在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谣言可以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毕竟人们都喜欢新鲜感和刺激感。而且谣言可以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不管通过何种途径,只要我们掌握了“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就可以让我们自我感觉“高人一等”。假设某地某物品要涨价,如果有人能够在涨价之前知晓,没有获得这个消息的人对他也会另眼相看。有人因为工作原因能够接触到“内幕消息”,擅自传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更严重的有人通过此种方式谋取不当利益,涉嫌违法犯罪。甚至有人不惜编造谎言,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自我评价高涨,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谣言还有一项功能,那就是满足“叛逆之心”和“好奇之心”。有的人为了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经常会特立独行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比如挑战权威、诋毁名人等等。这种非理性的心理会随着事件的发展而更加明显,特别是在真相“迟到”的时候,人们对谣言的揣摩产生进一步的逆反心理,从而加速的谣言的传播与影响。于是,谣言被制造出来了。

当然,还有人是为了利益而制造谣言,获取经济利益制造谣言一直没有杜绝,由头五花八门,不断变化,养生、治病、保平安等等,无非是让你掏钱。

至于国外敌对势力有预谋的制造煽动言论,抓住一切机会制造谣言攻击我们的体制,动摇民心,更是可恶可恨,那些相信并传播的人,有意无意间成为了他们的的帮凶,也是可悲可怜。

人性还有一项弱点也导致了谣言传播更加广泛,那就是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承认错误意味着无知,没有人愿意被证明自己是无知的。这也是为什么即使知道曾经传播的消息是谣言时,也绝对不会再传播一个澄清谣言的消息——那是在打自己的脸。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人设、形象,自己怎么会舍得拆?只是盼望着大家很快忘记自己的错误和愚蠢的样子。

于是,他们参与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环节,助长了恶,却在澄清谣言的传播环节消失不见,缺席了善。也许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愚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