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产生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集权统治,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更定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明史 本纪第二》,同时加强监督力度,冬十月丙子,置都察院——《明史 本纪第三》当时一切人事任免及决策权皆在中央,而朱元璋也亲历亲为。

虽然这样的确可以保障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需要耗费皇帝大量的精力,并且全国各地事物纷杂,条序太多,皇帝难免会有所纰漏,毕竟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面面俱到,于是权利的下放成了必然。

《明史·职官一》载:“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等到明成祖即位时,就对这种过于集中的制度进行了改善,他下令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

寻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入直,并预机务。

——《明史 本纪第五》。

内阁当时的主要工作职责,正是为皇帝提供国事咨询,帮助皇上下发旨意,并且可以向皇上提供合理化建议。

用具比较明白的话说,内阁拥有信息汇总权和一定程度的议政权。

直接向皇帝负责。

所以内阁大学士的选拔对象,往往是那些资历较浅但是服从于皇帝指挥的文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