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大学士职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10

在唐代,早在景龙二年(708年),就设立了修文馆(后改名为弦文馆、昭文馆),并设大学士一职,由宰相兼任。至德二年(757年),集贤院大学士也设立,元和年间以后,大学士的职位通常由宰相负责。天宝二年(743年),崇贤馆大学士设立,同样由宰相兼任,但贞元四年(788年)这一职位被废除。五代时期,后梁又设置了金銮殿大学士。


明朝初年,沿袭唐制,宰相同时兼任昭文馆、集贤殿、观文殿、贤政殿大学士,以示对前任宰相的尊重。洪武十五年(1382年),模仿宋制,设立了华盖殿(后改称中极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以及东阁大学士,这些大学士主要辅佐太子,参与决策咨询。成祖时期,翰林官被选入文渊阁,逐渐形成了内阁,大学士的地位逐渐提升,尽管官阶只有五品,但实权在握。


仁宗时期,增设了谨身殿(后改为极殿)大学士,大学士常兼尚书,地位尊崇,负责起草诏令和批阅奏章,虽非正式宰相,却实有宰相之责,被称为辅臣。清朝初期,设置了内三院大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内三院为内阁,设有中和、保和、文华、武英殿及东阁、文渊阁大学士。但制度有过反复,如雍正九年(1731年)设立了协办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定规,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官衔有保和、文华、武英三殿和体仁、文渊、东阁三阁,其中保和殿大学士不常设,协办大学士分满汉各一人。


清朝大学士的地位极高,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是文臣中的顶级官职。原初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随着议政处和军机处的设立,大学士的权力被削弱,军机大臣和有威望的官员仍会获得大学士头衔,以示尊崇。


扩展资料

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读书。清代逐渐演化形成“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限较明代大为扩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