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9

相信大家都听过王羲之这个人。在我们初中还是高中的课本里,我们都要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从古代到现代流传下来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大行书”。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个会被称为天下第一大行书吗?还有他写这个序的背景是什么呢?在王羲之,33岁的时候,他刚好在三月初三那天和她他的一些朋友们在兰亭边上喝酒,写诗。

那个时候,因为王羲之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人,所以他负责帮他朋友们的诗文写序。当时喝的比较多的王羲之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这一篇兰亭序。这个里面最著名的就是里面之的写法,每一个之字都是不同的。当时参加那个兰亭会的,除了王羲之之外,还有他的好朋友等40多个人。

《兰亭序》主要记录了当时他们集会时快乐的心情。内容主要就说了集会那一天天气很好,空气也很好,风也很温暖。看到此情此景,他忍不住作诗一首。夸完了天气之后,看到了很多好朋友都去聚集在一起喝酒的情景,他心中感慨万分。真的感觉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交往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不知不觉中你的一生可能就这么过去了,但是每个人面对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可能会比较得意,能够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些人有自己所真正喜欢的事物,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怀。但是有些人会比较凄惨一点,怀才不遇,但是不管是哪种人都有各自的爱好。如果他们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的话,那种开心是同样的,如果同样的对一些事情不感兴趣的话,那种鄙视也是同样的。王羲之的这篇序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字写得好,更是因为它的内容很好。所以我觉得他被称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很有道理的,他对得起这个称号。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为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墨宝,《兰亭序》也称《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这是王羲之与友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而后把众人所作诗赋辑成集,并写下的一篇序。内容好且书者书法地位高。兰亭序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借景抒情,寓意深刻,其文不仅被历代所推崇,还被编入现代高中教材。书写本文的书体是由王羲之改革钟繇书法的笔法,将规范的楷书书写进一步随意性的发挥,创造了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新的书写形式——行书。


王羲之的书法不用多说,晋代之后的后世书法名家,无不推崇,《兰亭序》作为王羲之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整篇书法布局错落有致,字体遒媚飘逸,行云流水,魅力无穷,如有神助,如此高超书法技艺不得不让人惊叹!

《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抛开后世诸多书法名家精妙的点评、认可,其实单看里面的“之”字,《兰亭序》就配得上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兰亭序》有二十个“之”字,加上落款一个“之”字,共二十一个字“之”,这些“之”字无一雷同,展现了不同的写法与美感,让人觉得中国书法的精妙妙,仅兰亭序“之”字足矣!我们现在所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其实不是王羲之真迹,真迹据说已经作为唐太宗的陪葬品,去处至今是个迷。

不但《兰亭序》为后世的摹本(后世公认最接近真迹的是神龙本兰亭集序,即唐朝冯承素摹),作为中国书法第一人——书圣王羲之,没有任何书法真迹留世,不得不说是中国书法的重大损失。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在我国的书法史上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书圣王羲之于公元353年4月22日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饮酒赋诗时所写的《兰亭集序》。全文28行、共324字。此件书法作品用笔以中锋为主,兼带侧锋。通篇写得潇洒飘逸,又字字精炼,犹如神来之笔。宋代书法大家米芾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此贴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兰亭集序》全文

王羲之出生在东晋时期,山东临沂人,他的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王家子弟中的王导、王献之、王徽之、王涣之都是历史名人。他本人自小酷爱书法,苦心专研,却淡泊名利,年轻时便称病弃官,过上了闲鱼野鹤的生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乌衣巷》便是描写王羲之的家。

人过中年后,王羲之开启了他的游历生涯。他先到江苏无锡,后又转辗到达浙江绍兴,并在绍兴兰亭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众好友相聚,在参加一次祈福(修禊)活动时,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开篇

这期间他们对酒当歌、吟对作诗、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为他们的诗集作序,故为“兰亭集序”。

千百年来,书法艺术已经融入中国人的精神和血液。历朝历代都会涌现出成就卓越的书法名家,但是至今还没有谁能撼动王羲之书圣的地位,也没有哪一件书法作品能取代《兰亭集序》在行书上的造诣。王羲之不仅在书法史上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他的书法还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苏轼、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董其昌等,这些书法大家都视王羲之为楷模,把他看做是自己的老师。

王羲之戏鹅图

2015年10月,《兰亭集序》在北京故宫展出,但是很遗憾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后人临摹的范本,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据说,唐王李世民偏爱王羲之的书法,且千方百计搞到了《兰亭集序》,爱不释手一直把它视若珍宝,后来李世民死后,这《兰亭序》作为生前喜爱之物,自然成为了李世民的随葬品。

第4个回答  2020-09-19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于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 暮春三月初三,邀集宦游或寓居越中的谢安、支遁、孙绰、许询等达官显贵文士骚客42人,在会稽兰渚山下兰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漂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咏诗饮酒。不然,罚酒三觞。这些名士们共作诗37首。王羲之汇集各家诗作,乘酒醉兴起,写下了共324个字的《兰亭序》,又称《兰亭诗序》、《兰亭集序》。

历史上称这次聚会为兰亭会、流觞高会等,意为群贤高会,儒雅风流。据史料记载,王羲之酒酣意足之际,挥毫作《兰亭序》时,用的是蚕茧纸、鼠须笔,写出的字个个飘逸遒劲,婀娜多姿,龙飞凤舞,书法精绝。历代书法家对它交口赞誉,风靡书坛,王羲之也因此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书圣”,兰亭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笔墨留声遗万代,风流艺海看今朝”。自1985年绍兴市人大常委作出决定,将王羲之当年在兰亭序修禊雅集之日定为绍兴市书法节以来,每逢暮春三月,当代书法家云集兰亭,举行临流觞咏,交流书艺的“兰亭书会”。从古到今,绍兴的书法为东瀛所仰慕,因此而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纽带。

第5个回答  2017-02-06
苏轼的书法,举为“宋四家”之首,这应与他的文名有关,也与其书法造诣有关。与一般书法家不同,苏轼具有独到的书学思想——这就是他的意造无法说、艺道相合说及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审美思想。东坡有“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诗句。论草书复言“我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此所谓“意造”并非是臆造,而是强调书法的抒情性,体现的是无意于佳的美学思想。他赞成庄子技进乎道的思想,在《日寓》一文中引用了子夏的话:“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同时又与儒家“志于道”的思想相合。苏轼有“书要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之语,解缙评东坡书“丰腴悦泽,绵里藏针”,便是其刚健流丽说的最佳注脚。

苏轼书法艺术的最大成就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书学与书艺并重,以学养为书,书作富有书卷气;二是哲学思想偏重佛道,强调书法的表现性,开创了尚意书风。

苏轼弟子黄庭坚评东坡书曰:“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疯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大致道出了东坡书法的渊源。而苏轼楷、行书字形欹侧,受颜鲁公《东方朔画赞》影响最大。

苏轼书法,世称“苏字”或“苏体”,以楷书、行书最为典型。其书用笔偃卧,点画丰腴遒媚,字形偏扁,以欹侧取势。据说东坡写字不悬腕,以枕腕作书,运指不运腕,笔锋亦呈一定角度偃卧纸面。这样便造成点画厚实丰腴的特点,也造成横向舒展,纵向拘束的状况,形成了苏轼特有的风格特征。

苏轼传世书作甚多,据说传世书简八百通,传世题跋六百件,尚有大量刻碑刻帖传世。有学者将苏轼书法分作凝练端庄类、豪放不羁类、潇散淡宕类三种。但总体而言,豪放一类极少,端庄一类居多,而潇散淡宕一类成就为最高(如《太白游仙诗》)。与米芾相比,今人多以为苏轼的技巧水平稍逊,究其实则是两人的人生态度造成了书法风格的差异。

苏轼在思想上虽然崇尚佛道,但实践上仍然倾向于儒家,故其表面上性情幽默,而骨子里则恭谨严肃,是一位具有忧患意识的正人君子,这使得苏轼的书法走向端庄一类,与米芾的颠倒欹斜形成极大反差。今人学书有“米芾热”而无“东坡热”,主要原因应该是苏轼书法过于端庄,抒情性逊于米芾,而深层原因则是苏轼书法深厚浓郁的书卷气为一般人所不能追及,此亦无可奈何之事也。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

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