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012学年上期期末高中一年级历史 1,柳宗元曰 2,避讳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1-04
1.因避君王、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叫避讳字。
2.避讳的主要方式是(1)口头上说的时候要改变字音;(2)书写的时候要改变字形。
3.书写时避讳改字的方式有:
(1)换用近义字:如:
正月——端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避秦始皇嬴政之讳,口语中“正月”也读为zhēnɡ yuè。
邦——国“万国为治。”(《史记·夏本纪》)避刘邦之讳。
民——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治——理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避高宗李治之讳。
(2)避名称字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对刘邦及其父亲都没有称名。
(3)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
虎——武,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唐代苏州“虎丘”改称“武丘”。
(4)书写时有意缺笔:将实在无法替换的字少写一笔,表示避讳避讳字
1.因避君王、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叫避讳字。
2.避讳的主要方式是(1)口头上说的时候要改变字音;(2)书写的时候要改变字形。
3.书写时避讳改字的方式有:
(1)换用近义字:如:
正月——端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避秦始皇嬴政之讳,口语中“正月”也读为zhēnɡ yuè。
邦——国“万国为治。”(《史记·夏本纪》)避刘邦之讳。
民——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治——理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避高宗李治之讳。
(2)避名称字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对刘邦及其父亲都没有称名。
(3)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
虎——武,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唐代苏州“虎丘”改称“武丘”。
(4)书写时有意缺笔:将实在无法替换的字少写一笔,表示避讳
总的来说,避讳是中国古代为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的一种要求。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长上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否则认为极不礼貌。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追问

你没看题?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