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枢机构演变过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这个题目有点大,简单说一下秦汉以来,皇权专制集中统一王朝的中枢机构演变脉胳。梳理中枢机构的演变过程,绕不过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冲突,可以说,中枢机构的演变史,就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冲突史。历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冲突有一个基本规律,即当皇帝感到宰相的权力与地位对自己构成威胁时,就起用地位较为卑下的内廷私人机构来代替之。而这个内廷机构逐渐变成了新的宰相机构时,皇帝又开始疏远并抑制之,再起用新的机构与职官。秦代,中央中央置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使三人共行相权。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废掉太尉,设大司马;成帝时,废御史大夫,设大司空;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三者代替了故有的三公,互不统属,其职权已被大大削弱。东汉时,因宰相地位日高,就起用本为宫中文书的尚书掌权,尚书令地位低,是皇帝的亲信,故皇帝以它来制约外朝。此外,中书令、门下侍中也早已有之,均为皇帝身边的小官,随着皇权的加强,地位逐渐上升,其办事机构也日益扩大,最后上升到宰相的地位,手握军政大权。魏晋以后,国家分裂,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职多为门阀所据,其手中的权力及其地位已大到足以威胁皇权的地步,皇帝要有新的办法来限制相权。隋朝统一后,以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共议政事,已是宰相之职。唐承隋制,又以其他官员共同行使相权,即“多相制”。

宋朝统一后,为进一步加强皇权,杜绝五代十国乱世弊政,中枢机构设中书省、枢密院、三司,进一步弱化相权,后又设置参知政事,形成相互牵制的中枢行政机构。元代中书省管政务、枢密院管军事、御史台管监察。明朝废丞相,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经过不断演变,形成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皇帝总其成的政治局面,但终明一朝,六部在体制上始终是向皇帝负责,内阁虽形同丞相,但权力大为削弱,不可与前朝丞相相比。清承明制,内阁成为政务中枢,雍正朝设立军机处,内阁权势大不如前,但在体制上依然是总其政务,军机处虽权重,但无正式编制,一般由大学士或大员兼任,发挥着行政中枢作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