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和太子之间的礼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7-12

太子是君,王爷是臣。

正式场合,王爷见到太子需要参拜。

王爷一般是太子的叔叔或兄弟。

王爷见到太子称呼“太子“太子殿下”或“殿下”,但是太子对王爷可自称侄儿,叫王爷为王叔。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除废长立幼以外。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太子对皇帝称“儿臣”,对下级称“本王”或“本太子”,“秦以前没有特定,对下也称“孤”。

王爷就是一个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

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王”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至于官职,王爷是代表身份的爵位,说大可以比皇帝大,说小可以不如一个县令。

关键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权力。

王爷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可以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

但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

除非皇帝召唤进京。

拓展资料:

太子(汉语名词)

太子,是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子侄,周时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或称太子,或称世子,并无统一标准,秦朝国祚短,未立太子,汉代称皇太子,金、元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术,清代自康熙以后,实行秘密立储制度,没有册立太子。

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所居称东宫,并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官僚系统,如太子詹事,太子卫率等;需要强调的是,太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需要通过“册立”,才能取得太子身份。

不过,由于我国大部分朝代实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因此,皇帝的嫡长子或者事实上的嫡长子很多时候会被臣民默认为太子。

基本概念

太子,又称皇太子、皇储或储君,是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子侄。

周时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或称太子,或称世子,并无统一标准。

秦朝国祚短,未立太子。

汉代称皇太子。

金、元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术。

明代一如汉制,只有国储称太子,亲王继承人则称亲王世子。

清代自康熙以后,实行秘密立储制度,无太子。

在我国这一词真正含义早已随着封建王朝的破灭而没有了。

称谓

唐朝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

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这个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详见《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五》

依明代制度,太子在正式场合对皇帝自称“长子某”,称皇帝为“父皇陛下”,称皇后为“母后殿下”,臣民称太子为“皇太子殿下”或简称“殿下”、“东宫”。

而在私下,称谓又有不同。

如在《万历起居注》中,万历皇帝称皇太子为“长哥”。

在《太祖皇帝钦录》中,晋王世子给父王写信说“奉爷爷圣旨”,称父亲为“爹爹”,这说明,皇室内部的称谓在非正式场合与民间并无大异。

参考资料: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