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之真谛有哪些范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无为」是大道之性能,自然之功用,顺物之性,附物之情,因任自然,依从着事物固有的规律辅之以自然。而不是强作妄为之意,这和背理徇私,侥幸造次故意作孽,节外生枝,妄生事端的随心所欲,任意所为截然不同。

「无为」并不是一无所为或者无所作为,更不是消极的,厌世的,不主张发挥人的主观主动性,而是大有为,大有所成就,无法所比之大为。

老子圣人在五千文中将此「无为」而有大为这一思维,在文中演绎很透彻。例如:

<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十章>:「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四十三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八章>:「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第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无为」是老子人生观中与「自然」之理念是相辅相成,相提并论的智慧。无为在【道德经】一书中,出现次数比之「自然」多许多,」可见其对「无为」有其重要理念由此可见。

老子圣人之「无为」理念,自古以来被世俗之人,将其以「不要有作为」、「不肯作为」、「没有行动」等消极的,无关怀之心的批判。根据我们的了解,五千文所论述之「无为」,不是理论,而是以去除「有为」,而这去除之内涵就是「无心而为」,当然这「无心」绝不是「漫不经心」、「不在意」,事实上「无心」应是没有情绪障碍,没有固执己见,成心固执,而应以自己之心胸,真常应物于天地万物之间。由此可认知生命自然延续应该俱足「无我」、「无执」之道德涵蕴,如此人自可悠游自在于人间,此即是「无心而为」的具体写照,亦就是老子圣人「无为」的人生智慧显露。

「无为」以道「无为」与人「无为」来探析:

老子圣人之五千文中「无为」,我们可分为,道「无为」与人「无为」两种层面来探索。首先以,道「无为」来探析,如【道德经‧三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此说明宇宙万物皆是清静无为的自然之道,顺应自然,没有任何私意造作和妄为,天下万物,各自有条有理,皆是「道」之生化,从这种意义上说,「道」是「无不为」的。它生化万物是在为其自然提供其根本能量,而「道」非由离于万物之外,而是内在于万物之内中,因「道」是无间不入的,因此,「道」这种「无不为」不是表现为外在力量,而是在万物内部发挥作用,这作用又无迹可陈,自自然然表露天地万物的自为、自成、自化法则。故如【清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以此无形、无情、无名之天地万物,自自然然的自为、自成、自化,此为,「道」之「无为」。

再说,人之「无为」,凡作为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人,一切行为都是有意识以及有目的,对外表现一种力量,所以人的「无为」无法与道之「无为」相提并论。人对事物的思想与作为,又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因循事物自然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因势利导,此为顺应自然。一是根本违反事物自然本性,及其发展趋势,而强行作为,此为妄为。当然以老子圣人之五千文中「无为」是以前者合乎【道德经‧六十四章】云:「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之思维。那么被以因势利导之万物,在外因又通过内因发挥作用之下万物,自然会表现出自为、自化、自成的自然规律。而人之行为与作用不是绝对的,也必受之天道之「无为」之影响,在这影响之下而万物自为、自化、自成就有不同结果,而这结果,便成「人化自然」。例如农作物之稻子、花木,引自然之水使之成长,其自然成长过程,很难看出人之造作之痕迹,此与在山林之中自然成长之花木无区别,此之谓人之「无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